品牌贸易

       

   

“金太阳”落幕 光伏企业恐痛失“盛夏的果实” 
(日期:2013/6/6 23:10:16)
  浏览人数:208

  

    【中国品牌总网行业资讯】照耀中国光伏业4年之久的“金太阳”终于要落山了。近日,财政部下发《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对于今年6月30日前未完工或未并网的项目,将收回补助资金。尽管毁誉参半,“金太阳”四年来始终引领中国光伏踯躅前行,完成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初步启蒙和培育。如今,伴随中国光伏应用的重心转向分布式发电,投资补贴转向度电补贴、前端补贴转向终端补贴已是大势所趋,“金太阳”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结。只是,突击清算可能令刚刚企稳的中国光伏业迎来新一轮震荡,更令很多措手不及的光伏企业无奈痛失“盛夏的果实”。

    四年“金太阳”一朝收官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系列鼓励政策的陆续出台,分布式光伏发电实现“破冰”、前景向好。在欧盟对华反倾销初裁即将公布的当口,业内又传出度电补贴即将实施的风声。而此时财政部的一纸清算通知,意味着实施4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即将收官,直接在前端对企业补贴的模式或将随之寿终正寝。

    回望作为“金太阳”元年的2009年,全球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中走出,而海外光伏补贴政策也正在削减。为此,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部署实施“金太阳”光伏示范工程,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此举无疑开启了我国光伏应用的闸门,更是规模化应用光伏产品的首轮尝试;在“金太阳”的引领下,短短几年内国内光伏发电装机量呈几何级攀升,2012年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德国的全球第二大光伏应用大国。

    据笔者统计,2009年以来,共计四期的“金太阳”工程累计涉及项目900多个、装机总量逾6000兆瓦,规模占据同期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中国掀起了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的一轮热潮。如果按照三类日照城市(日均有效日照3.5小时)标准、平均25年的使用寿命来计算,6000兆瓦光伏组件有望实现总发电量约1675.8亿度。

    “金太阳”何以乱象丛生?

    这四年来与“金太阳”如影随形的,还有“跑项目、骗补贴、拖工期、以次充好”等形形色色的负面消息和非议。其实,从国家近年相继实施的推广使用节能家电、小排量汽车等活动来看,相关企业都或多或少身陷“骗补”丑闻;但像“金太阳”这样乱象丛生、以至于“骗补”弄到众所周知的地步,实属少见。

    国家对于“金太阳”入选项目的供货要求其实并不低:多晶硅及单晶硅组件的效率都不得低于14%和15%,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但一些光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有意采购质次价廉的组件,同样可以通过验收拿到补贴;但这些电站短短两三年以后就出现了发电效率和性能的迅速衰减,根本无法满足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的要求。更为恶劣的是,部分企业在项目验收、补贴到手后,堂而皇之将组件再搬到其他地方,异地再造一个电站来继续骗补。

    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金太阳”自身的漏洞,在前端的投资环节对企业进行一次性补贴,缺乏后续的约束和究责机制,这就变相助长了无良企业做“一锤子买卖”、捞一把跑路的投机心理。而项目申报时间不足则是硬币的另一面。时间仓促导致准备不足,企业对于一些项目没做好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就冒失地申报“金太阳”;对屋顶加固、电力建设程序、并网过程都不了解,导致最后无法实施、不了了之。

    光伏电站建设或迎赶工潮

    这次清算是财政部对已付补助资金的全面清查。根据通知,2009-2011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未在规定期限内完工的”将取消示范,收回预拨资金;“在规定期限内完工,但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决算、或未并网发电的”,收回项目预拨资金。从目前的建设进度来看,近八成的“金太阳”项目补贴都可能被财政部要求追回,涉及资金可能超过70亿元。

    有人说,这会在中国光伏业内引发一轮地震,因为期间申报的项目尚未开工或者并网的实在是俯拾皆是。很多前期还在笃悠悠观望的光伏企业开始着急起来,为了尽力保住已到手的补贴,本月内或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轮光伏电站赶工潮。

    2009-2011年申报的项目至今未能完工或并网,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毕竟正常情况下,一个中等规模的光伏电站建设周期不过三五个月。须知,“金太阳”的申报时限虽然短暂,但审批流程却费时费力。通常做一个“金太阳”项目,审批流程有三五十个,企业需要东奔西跑盖几十个章;等所有前期手续全了,还要跑项目核准开工的路条;项目完工后还需要与电网企业交接并网的手续。这样算下来,一个“金太阳”项目,需要大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来运作开工准备,也就不难理解;而完工后为了尽快并网,需要与电网对接、沟通,各种手续缺一不可,各个环节都要打通。

    也正因为审批环节较多,为审批部门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一些着眼“骗补”的企业为了尽快落袋为安,往往通过或明或暗的手段构筑关系网、走捷径,从而挤掉了一些真正打算做光伏项目的名额。令业者深恶痛绝的光伏业“潜规则”及腐败行径,也多发于“金太阳”项目的申报、审批环节,更令“金太阳”的含金量黯然失色。

    度电补贴取代“金太阳”大势所趋

    其实,从2009年到2011年,从最初对初始投资进行补贴,到后来对主要设备进行补贴,再到按照装机容量进行补贴,并逐年调整补贴额度;从最高一次性拨付总投资额70%的补贴,到分批次拨付补贴;从最初只有前端补贴模式,到如今可选择后端“统一上网电价”的补贴模式,“金太阳”的补贴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但“金太阳”背后的种种乱象,说到底还是植根于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产业链前端的设计。前端补贴操作简单,但难以做到公平,也会产生事后监管难等问题,导致资金不能发挥好作用;毕竟从项目审批到补贴发放再到后期监管,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财政资金流失和浪费的漏洞。“金太阳”本就只能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的一个短期刺激举措,常态化和长期化必然弊多利少;尽管完成进度不如人意,通过前端投资补贴培育市场、完善相关机制的目的已基本达到,“金太阳”的落幕也算是顺理成章。

    而直接针对终端、以发电量而非装机衡量的光伏度电补贴,或将成为我国“金太阳”落山后的替代。作为欧美普遍采用的补贴模式,随着建设成本的下降、电网条件的具备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度电补贴在中国已经具备了实施的条件。耐人寻味的是,从光伏企业的反应来看,对于“金太阳”虽然多有怨言,但总体态度却还是欲拒还迎;眼下加紧赶工,也是为了抢搭这最后一趟末班车。究其原因,当前多数企业手头现金流紧张,经营中倾向落袋为安;而以度电补贴取代“金太阳”,在他们看来相当于将原本一次性支付的补贴分批拨付,导致项目投资回报期拉长,不确定性增大。何况此前公布的0.35元/度的补贴标准,也让企业感觉“吃不饱”,引发较为普遍的抵触情绪。看来,要想让“金太阳”有一个比较完满的收官,还应注重补贴模式的平稳过渡,适当提供度电补贴标准,让业者吃上定心丸。

(责任编辑:乘日揽月)

http://www.35176.com/shop/


solarF阳光网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划营销
 
 
 
 

版权所有:品牌总网 [www.PPZW.com] 闽ICP备20210094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