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贸易

       

   

唐宁: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日期:2015/5/25 14:17:23)
  浏览人数:1562

  

    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陈键)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今天在“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唐宁演讲内容摘编如下: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交流,刚才我注意到跟我坐在一起的几位嘉宾都是老熟人,而且也是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几位。周炜和李丰作为我和宜信的投资人来讲,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也不知道那个时候他们做P2P投资的时候知道不知道我们做些什么,早年的时候解释这个模式,人家问我,你们是银行吗?我说不是,还没等我说是什么呢,他就走了。

    2006年我们开始创业的时候,中国当时不是用P2P,我们不知道英国、美国那时候也有这样一个模式,其实用的是很土的一个中国词汇,叫个人对个人来描述这种关系。后来才知道国际上也有这个模式,把它舶过来叫P2P。

    我之前做早期投资,投的一些企业之后也和凯鹏华盈创投基金、IDG合作过,之前是老熟人,大家看信用关系、熟人关系来讲,还是挺管用的。后来我做宜信的时候,大家就基于这样一个关系,跟我们一起闹革命了。

    我当时做早期投资的时候,其中很好的合作伙伴就是一会儿和大家分享的亿美创始人冯军。互联网金融很有挑战,如果仅仅依靠虚拟体系信息很容易犯错误,还是要实打实的全看看,有面对面的交流。

    过去九年我们在中国实践互联网金融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和结论,中国互联网金融成功范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

    说到廖院长,对中国互联网金融早期好的模式、好的方向有独有的眼光和判断,他最早把P2P模式和宜信介绍到教学科研的专家。我最早清华经管学院介绍宜信模式的时候,跟EMBA同学们唇枪舌剑。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P2P也成为互联网金融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论坛这个环节主要是谈互联网可持续发展。谈一个行业可持续发展,主要看它的服务对象,它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前世当年P2P在中国之所以诞生,就是由于有需求没有被满足。那时候最早的一个需求是我投资的一家做IT就业、职业培训机构,它的学生缺几千、一万的学费,有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就要上职业培训、就业培训,他们交不起钱,四年大学已经把家里的钱花光了,他们说能不能边培训边付款,或者先培训后付款,凭借我的信用获得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我作为公司天使投资人,就自告奋勇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和李丰一样早期都是新东方的老师,我当时带了一年多清华和人大同学,投了这家机构当时有100多位同学有这个需求,于是我就去找,凡是在网站上和小册子上写自己做创新的银行,内资、外资的,找了个遍。

    当时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大学毕业之后还愿意再学9个月、1年,愿意找到更好的工作,愿意做更好的自己,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后,腰包更鼓了,就有更好的还款能力,有良好的意愿。我刚到美国大学,就有一堆信用卡想发给我,在你眼皮子下可以服务的人,你要不要服务一下呢?他们说NO,因为中国大学毕业生没有信用,不靠谱,我就给他们解释,甚至那家培训机构说我们担保一下吧,金融机构说,你们更不靠谱,你们就是个服务机构,晚上一关门,就是一大堆计算机,你们有什么,房子都是你们租的,你们什么都没有?

    我说怎么办呢?既然机构对个人不可以,我以身试法,个人对个人,我就是这个P2P一边第一个P,我就拿自己的钱借给这100多个学生,信用教育、信用评估做在前面,如果你诚信守信,将有更大的额度给你。神奇的事儿发生了,所有同学都还款了,这样一个模式就逐渐做起来了。

    屏蔽此推广内容2014年在宜信P2P平台之上,我们一共促成了100亿美元左右的借贷,600多亿人民币。我们主要的目标对象除了大学生之外,还有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农村农户。这样的需求在未来的5年、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存在。中国有6000万小微企业主,有几亿农户。在农村讲产业化、机遇化,农户想二三十万买农机具根本买不起来,我们有一个小微租赁的方式,把拖拉机、烘干塔租给他,安装的传感器有功能知道烘干多少农作物,通过大数据可以实时作风控。线上的小微有数据分享,大数据体系中可以找到客户对商家的评论。线下的商家怎么办呢?我们给他们云平台等各种工具,以及人力资源培训,还有财务等小工具,他们用起来之后积累了大量数据,以后我们可以服务于他们。

    6000万小微企业主,几亿贫困农户,代表了万亿市场规模,而且需要用各种高科技来满足。所以我们说未来5年、10年、15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应该有巨大的市场。

    最终我有一个梦想,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会消失,因为它会和金融很好的融合,成为金融的一部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移动、大数据让金融变得更美好,好的金融已经到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就消失了。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划营销
 
 
 
 

版权所有:品牌总网 [www.PPZW.com] 闽ICP备20210094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