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贸易

       

   

饮酒前吃保肝药有用吗? 
(日期:2015/9/1 19:28:42)
  浏览人数:1978

  

    饮酒所摄入的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先在酶的作用下代谢成乙醛,乙醛继续在酶的作用下代谢成乙酸(醋酸),最后排出体外。乙醛的毒性较大,如果饮酒过多或者体内的代谢酶缺乏,乙醛不能及时转化成乙酸,会导致血中乙醛浓度的快速上升,进而会产生面部及全身潮红、心悸、波动性头痛、呕吐等反应,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醉酒。金鹏飞介绍,过多的酒精摄入和醉酒不但对肝细胞具有毒性,而且会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饮酒越多,酒精性脂肪肝也就越严重。那么,如果在喝酒前

 

原标题:饮酒前吃保肝药有用吗?

 

    饮酒所摄入的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先在酶的作用下代谢成乙醛,乙醛继续在酶的作用下代谢成乙酸(醋酸),最后排出体外。乙醛的毒性较大,如果饮酒过多或者体内的代谢酶缺乏,乙醛不能及时转化成乙酸,会导致血中乙醛浓度的快速上升,进而会产生面部及全身潮红、心悸、波动性头痛、呕吐等反应,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醉酒。金鹏飞介绍,过多的酒精摄入和醉酒不但对肝细胞具有毒性,而且会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饮酒越多,酒精性脂肪肝也就越严重。那么,如果在喝酒前先服用一定的保肝药,是否就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呢?

饮酒前吃药保肝 缺乏科学依据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服用部分不经肝脏代谢的水溶性维生素等药物有可能改进肝脏对酒精的代谢,但大多数保肝药本身也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解毒的,酒前服用,一方面,肝脏既要承担酒精的代谢又要承担药物的代谢,不但起不到保肝的作用,而且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另一方面,酒精在急性中毒时还能抑制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等代谢酶,降低肝脏对部分保肝药的代谢能力,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甚至可能造成药物中毒。

    由此可见,酒前吃药保肝缺乏科学依据,并不可取。

饮酒前吃豆制品

可减轻肝脏负担

    那么,对于确需饮酒的人群,如何能尽可能地减少肝损伤呢?首先,喝酒前可以先吃一些豆制品,据美国一些营养生理学家分析,大豆蛋白中含有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半胱氨酸,半胱氨酸能促进酒精的代谢,从而减轻心脏、肝脏的负担,少吃香肠、腊肉、咸鱼等腌制食品,这类食品含有大量硝酸盐与多环芳烃物质,可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其次,在喝酒时,大家应该多喝水以加速酒精从尿液中排出,减少肝脏负担。再次,喝酒不宜过快,应小口慢饮,过快饮酒不但会导致乙醛堆积而使人醉酒,而且还会对呼吸道、胃肠等器官造成损伤。本报记者 田晶

中药类保肝药不适合防病

    在中医的理论当中并没有“保肝”这一概念,但中医治疗肝炎所用的利湿退黄、调和肝脾、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等方药,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确有保护肝脏的功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刘大铭说,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很多中药具有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增加氧利用度,减轻肝细胞和组织损伤,促使肝细胞修复与再生,从而降低转氨酶,改善黄疸症状,恢复肝脏功能,部分制剂还具有抗肝纤维化,及抗病毒作用,并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保护肝脏。如,垂盆草、丹参、三七、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甘草、灵芝、枸杞子、当归、白芍等。

    医药工作者以这些治疗肝炎的中医方药为基础研制出了具有保肝功能的中成药。临床上根据功效的不同,将这些保肝中成药分为养肝利胆、清热利湿和补虚扶正等。中药类保肝药物应辨证的使用,例如补虚扶正类药物适合于有乏力、少食、腰膝酸软等肝肾虚损症状的肝病患者,清热利湿类药物适合于黄疸、口苦、苔黄、尿黄等肝胆湿热症状的肝病患者。但在使用中,应注意到凡药皆可能有毒性,都可能造成一些毒副作用。至于药的毒性与使用药物种类、剂量及使用时间长短有绝对的关系,所以保肝的药物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慎用。对于保肝药不建议例行性使用,而是作为活动性肝病的辅助疗法。

 

北京晚报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划营销
 
 
 
 

版权所有:品牌总网 [www.PPZW.com] 闽ICP备20210094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