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贸易

       

   

拉夏贝尔深陷危机,传统国产服装品牌们能否绝处逢生? 
(日期:2021/11/29 10:41:08)
  浏览人数:259

  

曾经的国产第一女装品牌拉夏贝尔深陷经营危机。
大量关店、质押股份、出租还债、售卖吊牌……

最近这两年,曾经的国产第一女装品牌拉夏贝尔深陷经营危机。11月22日,企业又发布了一则关于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的提示性公告。

其实,拉夏贝尔债务缠身已经长达2年之久。早在2019年10月,就曾被曝出关闭两千多家分店,甚至连总部大楼都开始出租。自今年1月起,公司已被强制执行40余次,总金额累计超8亿元。

截至目前,拉夏贝尔的市值仅为8.68亿元,相较巅峰时期蒸发超110亿元。

01


站在今天回望,不禁要感慨,在那些“蒙眼狂奔”的日子里,拉夏贝尔发展的太快了,快到令人有些眼花缭乱。

2012年,拉夏贝尔正式提出了“多品牌、直营为主”的发展战略,从最初的3个女装品牌迅速扩展到20多个,涉猎男女装、童装等领域,门店数量也从1800多家激增至9400多家。

2017年登陆A股市场后,拉夏贝尔的市值飙升至120亿元,营收近104亿元,成为国内营收最高的女装上市企业。

当时的中国自主服装品牌并不多,市场需求却很大。因此,拉夏贝尔一度被定位为“中国版ZARA”,一时间风光无限。

只不过,拉夏贝尔近乎疯狂的“蒙眼狂奔”过后也留下了无数隐患。

早前激进的打法使得公司不堪重负,多品牌战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庞大的运营成本却会拉低整体业绩,加之新晋品牌定位模糊,服装研发大量积压资金,导致拉夏贝尔陷入亏损恶循环。

于是2018年,拉夏贝尔便开始书写企业的“自救史”,接连抛售杰克沃克、Naf Naf SAS等子品牌。在巨额亏损和高库存的影响下,许多门店也被迫打折甩卖,将之前辛苦建立的品牌溢价亲手摧毁。疫情的影响更是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企业雪上加霜,大量闭店。截至今年6月底,其线下门店数量仅剩400余家,不及巅峰时的二十分之一。

其实拉夏贝尔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很多传统快时尚品牌的缩影,它们的崛起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而低效增长又使得它们陷入慢性自杀。

02


近年来,传统国产服装品牌的发展速度确实令人侧目。

但是,随着中国的时尚豁口被打开,快时尚品牌和电商平台为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更便宜的选择,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以及后起之秀的凶猛夹击,使得原有的品牌们腹背受敌,拉夏贝尔的故事在行业内不断上演着。

潮流前线、以纯、德尔惠等相继宣布破产;美特斯邦威、茵曼、报喜鸟、七匹狼等也皆因多品牌扩张而陷入滑铁卢;即便是营收情况尚可的太平鸟、江南布衣、哥弟等品牌,也时常被曝出抄袭丑闻,口碑不容乐观。

而且,在时尚圈,上新周期决定着品牌的存亡。以ZARA为例,一年可以做到生产1.2万个款式,这相当于一众传统国产品牌累加的数量,对比之悬殊显而易见。

 

当然,面对着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和优胜劣汰的压力,不少老品牌们也开始积极转型求生,在打折和走量之外,探索着更适合品牌生存与发展的未来之道。

比如,波司登、李宁、安踏等就与设计大咖合作,推出了不少IP联名款,借势国潮风开启品牌年轻化之路;商务时装Lily、UR等,则选择敲开海外市场的大门,正面迎战众多快时尚品牌;森马这几年将重心转移至童装领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

不过目前来看,中国仍旧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巨头服装品牌。而且,中国服装市场3万亿大盘,最丰厚的利润仍旧被洋品牌攫取,从大众市场到高溢价赛道,国际品牌都占尽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消费、出口大国,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很多时候,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中国传统服装业已经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正在经历着阵痛的转型期,众多挣扎着的玩家们能否逆风翻盘,还需时间和销量去作答。

与此同时,机遇与挑战向来是并存的,在这股深不见底的暗涌中,洗牌一直在继续。

接下来,谁会被大浪淘沙,谁又能抓住利好呢?

 

中国国家品牌网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划营销
 
 
 
 

版权所有:品牌总网 [www.PPZW.com] 闽ICP备20210094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