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贸易

       

   

“新会陈皮”向大健康产业方向稳步迈进 
(日期:2022/6/17 15:49:20)
  浏览人数:726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盛产新会柑,这种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于果皮比果肉金贵,坊间称其“皮笑肉不笑”。

一斤果皮能卖50元,果肉却用来做肥料……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盛产新会柑,这种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于果皮比果肉金贵,坊间称其“皮笑肉不笑”。

新会柑是制作新会陈皮的唯一原料。这几年,新会陈皮行情看涨,不少本地家庭将陈皮贮藏起来给女儿当嫁妆,新会柑果皮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一块小小的果皮,不仅能入药,更能变装成柑茶、陈皮菜、陈皮酒、陈皮零食,横跨药、食、茶三大领域,链接起上千家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

新会陈皮产业红火的背后,有哪些力量助推成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陈皮之乡”新会,梳理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脉络,解码一块果皮如何串起百亿规模产业链。

柑果年采三季,果皮“包裹”着产业链

 “去年我种的柑,鲜果价格是8到12元一斤,比前年几乎翻了一倍,陈皮市场最近几年这么火热,希望这片柑今年还能继续卖个好价钱。”张健荣的百亩柑园,位于新会柑主产区之一的双水镇。看着自己柑园里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位种植户满怀憧憬。

供求关系叠加疫情影响,陈皮市场行情火爆。以2020年下半年为例,各年份的新会陈皮采购价和市场零售价,同比均出现20%至40%的增幅。

“这么多花开满枝头,等都结成大的柑果了,不会把树给压坏吗?是不是要把多余的花清理一下呢?”今年4月,记者在新会采访时询问张健荣。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们新会的茶枝柑,柑果一年能采三季,每一季采的果,柑皮能制成不同的产品。”张健荣说。

据介绍,新会柑按不同采收期,可分为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三种货式,三种类型的柑皮各有其气味、质地和功用。柑青皮在立秋至秋分时节采摘,果皮青绿色;微红皮从秋分至立冬时节采摘,果皮黄色至黄绿色;大红皮则是在立冬后采摘,果皮鲜红色至大红色。

新会柑皮需在新会经过至少三年的自然陈化,才能成为新会陈皮。其间,柑皮要经历新会湿热、湿冷交替变化的地方性气候,这对新会陈皮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由于陈皮有着“陈久者良”的特性,年份越长的新会陈皮,自然价格也越高。

根据2022年3月10日,新会陈皮村标准化仓储中心公布的《新会陈皮标准干仓陈皮价目表》,根据产区的不同,3年原枝柑陈皮市价每斤为790元至2710元;5年期原枝柑陈皮市价每斤1240元至4000元。在一家新会当地陈皮公司的网店中,正在销售的10年期罐装陈皮,每斤接近6000元;一罐120克的21年期的新会陈皮,售价接近30000元,合每克近250元。难怪当地有这样一句俗语流传甚广——“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

与价格居高不下并存的,是市场上不乏以次充好的乱象。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看到,有的商家售卖的所谓“20年新会陈皮”只要80元/斤,与前述相似年份产品的售价相差甚远。

“陈皮的价格受鲜果产地、陈化年份、储存条件和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上的确不乏外地柑冒充新会柑、用化学工艺加速陈化等乱象存在,甚至有一些劣质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新会泓达堂陈皮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长成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新会陈皮产业这两年的快速发展让“新会陈皮”的品牌价值飙升,很多人都想“搭便车”赚快钱,也导致一些行业乱象,但他相信这只是暂时性现象,随着新会对于公有品牌的保护,用不了多长时间,市场就会大浪淘沙。

记者了解到,新会多家企业正在有序推进“新会陈皮溯源”工作。未来,消费者只需要扫二维码,就可以实现对陈皮从田间到仓储进行全流程溯源。

除了将柑皮制成新会陈皮外,以完整果皮为容器,内部填入普洱茶制成的柑普茶,是新会陈皮融入茶饮市场的重要产品形态。人们熟知的“小青柑”即是柑普茶的产品之一。

此外,新会陈皮与当地特产结合形成的产品形态也在不断丰富,陈皮酒、陈皮花生、陈皮香肠等产品相继问世,不断丰富着一块果皮能够“包裹”的产业链内容。

市场需求旺 收藏作“嫁妆”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新会陈皮产业产值尚不足1亿元。从2015年前后开始,产值快速攀升。2016年30亿元,2017年60亿元,2018年近90亿元,2021年达到了145亿元,新会陈皮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接近百亿元,位居2020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中药材产业首位。纵观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曲线,这一时期小青柑行情的火爆成为重要推手。

相传,清代新会进士罗天池在云南做官时,受茶叶吸味的启发,将家乡的新会大红柑挖了柑肉后,填入当地的普洱茶。经长期陈放,普洱茶叶吸收了柑皮的气味,首创出柑普茶。柑普茶的制作虽有百余年历史,但一直以来都是新会的地方性茶饮。

2009年,梁伟钊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随家人迁到香港居住。2013年他辞去香港的公职,回到新会双水镇创业,亲历了小青柑为新会陈皮产业发展注入生机的关键节点。

“2013年我创业建厂,做出了第一批小青柑产品,但拿到广州芳村等大的茶叶市场时,几乎没有人认识。小青柑要想做得好,果壳用的都是新会柑,填充的茶也要用质量上乘的普洱茶,成本低不了,一开始销路很难拓展。”梁伟钊回忆。

小青柑的推广很快迎来转机。2015至2016年,云南澜沧古茶等普洱茶龙头企业,携带大量资本进入新会,瞄准的便是小青柑这一融合普洱茶茶香与柑果果香的新兴茶饮品类,希望发挥这一产品“一颗一泡”的特点,主打年轻消费群体。

梁伟钊的新会柑茶加工厂,很快承接了大量为云南普洱茶企代加工小青柑的订单。随着小青柑这一品类获得市场认可,他也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随后,梁伟钊扩建工厂,承包土地加大新会柑种植面积。据梁伟钊介绍,小青柑生意最好的时期,工厂九成以上的产能都用于小青柑代加工,几乎没有精力顾及原有的陈皮加工。

从2010年至2018年,整个新会地区柑茶的产量从近乎为零增长至8500吨,产值也从无到有跃升至34亿。

小青柑虽然是爆款产品,但新会毕竟是陈皮产地而不是茶叶产地,填装小青柑所用普洱茶的供货渠道,也掌握在别人手中。“随着这两年陈皮市场的兴起,现在我们工厂的生产比重反了过来,陈皮加工占到了90%以上的产能。”梁伟钊说。

“这也是新会陈皮产品类型多样化带来的益处,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随时调整生产,每个采收季采多少类型的果,加工季重点加工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灵活调整。”梁伟钊补充道。

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在中医治疗方面首次提出陈皮相关应用,在此后的多版诊疗方案中均提及陈皮。不仅是国家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少地级市及以上卫生管理部门发布的中医防治方案中,也多次提及陈皮。

新会一家主营陈皮业务的上市公司2021年财报显示,2020年该公司陈皮销量增长幅度达84.5%,2021年陈皮的销量增长达151.15%,市场对新会陈皮的需求旺盛程度可见一斑。

马祥是山东淄博人,2008年前后从事普洱茶的销售,接触小青柑后,他逐渐看好新会陈皮的销售前景,如今他是新会泓达堂陈皮茶叶有限公司的销售负责人。

他告诉记者,以前很多新会人会做陈皮,但基本上都是用多少做多少,很少有人会收藏,而且那时陈皮的贮藏条件有限,因此市面上十年以上陈化的陈皮货量很少,二十年以上的更是稀罕品。

新会陈皮的收藏价值也逐步显现。如今新会当地很多家庭,如果有女儿出生,就会存上一箱当年的陈皮,30斤至50斤不等,待女儿出嫁时作为嫁妆陪嫁。

“破橘子皮”的浴火重生

如今的新会陈皮产业风光一时无两,而在20多年前,这一产业险些毁于一旦。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会人用了10年时间,将柑橘种植规模推向高峰。“但在1991年之后的五年时间里,整个产业差点就垮了,直到2010年之后才恢复元气。”提起往事,潘华金至今记忆犹新。

潘华金是新会区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也是新会本地人,凭着对林果业的天然情感,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他就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扎根在了柑园里,当地人叫他“陈皮潘”。

据潘华金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新会县“分田到户”后,一批柑农种柑致富,信用社多了“柑橘款”,村里也多了“柑橘楼”。见身边有柑农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1980年至1989年短短十年间,新会柑的种植面积从1.6万亩猛增到近14万亩。

然而,新会柑产量逐年翻倍递增,当时的市场却难以消化,大量柑橘滞销。新会一度要靠许多企事业单位购买“支农柑”支撑农民的信心,新会柑的价格从80年代初的1元每斤,下降至1991年的0.1至0.2元每斤,而每斤新会柑种植的成本就在0.5元左右。即便赔钱卖,依然卖不动,柑皮更是无人问津,沦为人们口中的“破橘子皮”。

上世纪90年代,柑橘黄龙病的大暴发没有得到及时遏止。不仅如此,由于当时苗木乱繁乱育现象普遍,不少次劣带病苗木流入柑园,再加上柑贱伤农,大量柑园弃管失管。到1996年初,新会柑的种植面积从14万亩锐减至不足700亩。

尽管通过一系列举措,新会柑的种植规模在本世纪初有所复苏,但随着产量扩大,鲜果价格再次下跌。

“当时的产业几乎只有种植环节,农民种柑就是为了卖果赚钱,鲜果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将新会柑产品化,将新会陈皮产业化,才能将新会柑的价值放大并固定下来。”潘华金说。

2002年12月,新会陈皮行业协会正式成立,着力打造公用品牌,将重点从原来卖鲜果逐步转向卖陈皮,从原来农作物、农副产品的售卖转向新会陈皮全链条商业价值的挖掘,推动新会柑种植标准化和新会陈皮产业化。

2006年,新会柑、新会陈皮成功获批由国家质检总局对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两项农产品的产地范围及地理特征,产品的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等有了明确标准。2009年,广东省颁布新会柑地方标准及新会陈皮地方标准。

新会陈皮的道地性保护有了依据,新会柑和新会陈皮的公有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规范得到初步建立。柑茶、新会陈皮两个品类近几年的销售火热,让新会人品尝到了农业产业化结下的丰收硕果。

“‘拉菲’红酒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品质的始终如一。拉菲以酒庄的形式,以特定品种、指定区域和规范技术,支撑品牌和产业发展十分成功,这是地理标志产品和道地性药材产业化很好的经验。我们希望新会陈皮有朝一日也可以像拉菲红酒一样,成为具有极高市场价值的地理标志产品。”潘华金憧憬着新会陈皮产业的未来。

2021年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营收突破500亿元的目标。下一步,新会将致力于打造集种苗繁育、陈皮种植、陈皮加工、文化休闲等于一体的陈皮现代化产业集群,向大健康产业的方向稳步迈进。

 

新华每日电讯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划营销
 
 
 
 

版权所有:品牌总网 [www.PPZW.com] 闽ICP备20210094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