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贸易

       

   

Kindle正式告别中国,电子书市场谁来填空? 
(日期:2023/7/14 17:02:56)
  浏览人数:646

  

Kindle的时代最终还是结束了。

6月30日,亚马逊旗下Kindle电子书店正式结束了在中国的运营,此后用户将无法再购买新的电子书。亚马逊中国表示,我们在中国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基础,后续将继续创新与投入,即便Kindle退出了中国市场,我们对客户的长期承诺不会改变。

作为亚马逊最成功的硬件产品之一,曾经的Kindle上市仅5年时间,就成为了集团旗下增长最迅速的品类,并一度掀起全球电子书阅读热潮。

2013年,亚马逊带着自己的电子书业务杀入中国市场。凭借着一套完整的软硬件服务,Kindle迅速攻占了本土电子阅读器市场,一时间风光无两。此后十年,Kindle一直都是行业领跑者,阅读器在国内累计销售数百万台。

可以说,Kindle不仅实现了亚马逊想要借助硬件打开中国图书市场的期望,还以图书品类为支点,进一步撬动了中国图书市场份额。数据显示,目前Kindle中国电子书店的书籍总量近70万册,远超其他平台。

因此,换个角度来看,Kindle的离开对国内电子书市场来说无疑是一次“地震”,那些依靠售卖电子书为主要营收渠道的出版社们,短期内应该很难填补Kindle的收入深坑。

入华十年,Kindle为何会从“阅读神器”沦落到“泡面伴侣”呢?

其实任何一款产品出海都需要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就像微信在国内是绝对的社交王者,但是全球化这条路却一直没有走通,Kindle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Kindle的软件生态并没有针对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及时进行调整。

在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Kindle的竞争对手相对较少,因此得以迅速发展。但是对于大多数国内消费者而言,从PC时代就已经养成了“免费”的使用习惯,而Kindle的电子书售价却较高,很多人不太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电子书,久而久之Kindle就被放在角落吃灰了。

其次,相对单一的使用体验让Kindle的“性价比”逐渐变低。

近年来,Kindle自身硬件和软件创新上的缓慢,给了国产品牌一个奋起直追的机会。多看、文石、掌阅、小米、科大讯飞等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阅读器,海信、华为等还在手机和平板产品中添加了水墨屏阅读功能,跨界抢夺市场。而且,这些品牌设计的阅读器产品基本都增添了其他复合功能,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随着选择的增多,用户对Kindle的粘性自然也就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电子阅读器销售市场份额中位列前三的品牌分别为掌阅、科大讯飞、文石,Kindle则仅排名第四。

再有就是,随着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出现和国内电子书阅读APP的迅猛发展,Kindle的声量更是日渐衰微。

长视频、短视频、直播、有声书、网络文学等日渐丰富的内容形式,让用户的消费方式有了更多元的选择。这些新模式也在不断瓜分着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改变着他们的消费习惯。

当然,Kindle的败走,并不代表着中国的阅读市场不行了。相反,国人的阅读数据相当可观。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总阅读率从2012年的76.3%增至2022年的81.8%,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已达到80.1%,成为大众日常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根据《2022年全球及中国电子书阅读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书阅读器消费市场,预计2023年中国电子书阅读器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85亿元。

换言之,一个Kindle的倒下,为千千万万个“Kindle”带来了生机。

随着Kindle的退出,业内的其他玩家也打响了争分夺秒的用户收割大战。

比如,掌阅APP就及时上线了一键迁移Kindle电子书的功能,用户可通过微信、电脑、手机等对多种格式电子书文件实现一键迁移;汉王科技则推出了新一代手写电纸本,支持安装微信读书、当当云阅读、京东阅读、掌阅app等多款软件。

随着阅读更加数字化,场景更加多元化,那些固步自封,单纯依靠情怀的产品终究是无法继续适配高速发展的市场。只有兼顾软件内容与硬件的品牌,才有更多机会填补电子书市场的空白。

总而言之,阅读并没有结束,只是国人使用Kindle阅读的时代结束了。电子书行业也并没有没落,数字阅读市场只是翻开了一个崭新篇章。

中国国家品牌网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划营销
 
 
 
 

版权所有:品牌总网 [www.PPZW.com] 闽ICP备20210094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