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贸易

       

   

奢侈品牌向现实“低头”服装类奢侈品牌缩小价差 
(日期:2013/5/11 21:41:08)
  浏览人数:53

  

    【中国品牌总网行业资讯】 一直以来,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有个“不能说的小秘密”:抛开税收不说,同样一款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要比海外市场售价高出至少50%以上。不过,这样的现象现在悄然发生变化,从豪车到高价手提包,随着富豪对奢侈品消费兴趣的减弱,国际奢侈品牌不得不把笑脸堆向国内正在崛起的中产群体,武汉市场明显闻到了大牌低头的气息。

    20万买奔驰宝马不再是梦

    豪车厂商变相降价抢市场

    武汉路德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人员邱辉告诉记者,近两年,豪车的市场售价确实存在着明显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经销商终端上的价格。“豪车明显降价是从2012年开始的,之前豪车厂商由于量走得比较好,根本不让价,甚至会出现加价早提车的状况,但是现在状况明显不一样了。”

    一个例子是,2013款奔驰C级C260优雅型的厂商指导最低价为38.8万人民币,同样一款车,2011年厂商指导最低售价则为42.8万人民币。在美国市场,2013款同款车型的厂商指导最低价则为3.5万美金,按现时汇率折算为21.5万人民币,2011款最低2.2万美金,按2011年5月时的人民币汇率折算为14.2万元人民币。

    换句话说,与美国市场相比,2011年奔驰C级C260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要贵2倍左右。而2013年,这一比率降到了0.8倍左右,短短两年时间,差价比下降了1.2倍。

    武汉有汽车厂商告诉记者,豪车在中国售价之所以要高出美国市场,是因为存在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原因。公开资料显示,该款车型在交纳这两种税前的价格分别为2011款34.7万、2013款31.5万元,差价比仍高达1.4倍和0.5倍。

    不过,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差价比在下降。

    邱辉透露,尽管现在厂商给出的建议零售价仍然不低,但是在私下却会给经销商补贴,从而降低豪车的实际终端销售价格。“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一台宝马X5,厂商给的建议零售价是100万,然后给经销商下降7个点的优惠,于是作为经销商,我们在终端的销售价格不可能低于93万,否则我们就是亏损的。但现在不同了,厂商一般情况下会采取多让几个点,或者给经销商一台车几万元的补贴,这样我们在终端上的销售价格就降下来了。”

    业内人士称,目前奔驰宝马奥迪这几大豪车品牌,都十分看重中国市场,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的趋势已经完全显现了出来。“你过去根本不可能想象,奔驰宝马会在中国市场卖20万左右的车,但现在这些真的成为现实了。宝马1系和奔驰B180以及A160的最低销售价格,都已经逼近20万了。”

    采访中,记者碰到前去武汉某车行提车的韩女士,她购买了一辆路虎揽胜极光。“我从去年年初就一直打算买这款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拖到了现在。当时2012款的最低价格65万,但是我现在买的2013新款价格却只要58.8万,便宜了6万多。”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通过进行降价来拉升销售业绩的策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使用。因为,“是否能网罗住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几大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服装类奢侈品牌缩小价差

    把买家留在武汉本地消费

    服装服饰类奢侈品,同样面临着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战。

    路易威登(LVMH)最近表示,过去一年他们在中国的销售业绩不尽如人意,随后他们的股价应声下跌。数据显示,路易威登在北京和巴黎的产品溢价差,已经从去年的50%下降到了今年的30%左右。

    服装类奢侈品牌,对于在中国市场存在的溢价现象,一直不愿透明化。但这一事实终究抵不过近年来猛增的中国海外游客数量。为了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留在内地消费,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悄悄降价了。尽管这一决策在短期内会给他们带来痛苦,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是在中国市场不得不走的一步。

    以武汉本地为例,2007年以前,武汉的奢侈品消费能力被严重误读和低估,这一点从国广当年在奢侈品牌招商的过程中就能发现。后来,奢侈品品牌自身所收集的客户数据,让他们看到了武汉人在奢侈品上的购买力。接下来,消费者才在国广看到那些原本只存在于时尚杂志上的品牌,成规模地出现在身边。

    伴随着武汉城市的高速发展,武汉人出国的便捷度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高铁开通,武汉人现在去香港一趟,方便得简直就像邻居之间串个门。怎样把武汉庞大的奢侈品消费力,尽可能留在武汉,是服装类奢侈品牌面临的考验。

    相比境外市场,这些奢侈品在内地市场的价格劣势明显。对此,两年前国广打出的绝招是服务牌:提前电话预约,安排停车位,陪逛商铺并适时地给出穿着建议,告知这一季的流行款式和新到货品,商品打包后专程送到家等等。

    但大部分奢侈品消费者真正关心的还是价格,如果同样一个手袋,在武汉和海外市场的差价达到了上万元,那他们宁可坐一趟飞机,去海外旅游购物。

    武汉第三家奥特莱斯购物广场——江夏罗马春天负责人夏晓红表示,事实上,武汉人买奢侈品30%在本地,70%在国外。尽管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武汉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在全国已经排到了前列,但真正留在本地的消费额有多少,大概只有奢侈品牌自己心里清楚。

    近日,记者走访了武汉奢侈品牌集散地、国广一楼的多个奢侈品店,这个差价正在降低。不止一家奢侈品店的店员告诉记者,就拿香港作为对比,同款产品的标价,武汉和香港基本上是一样的,真正的差价只剩下一个汇率而已。“奢侈品的价格肯定每年都是在上涨的,这是经济大环境在增长的原因,但是同款商品和海外市场的差价,确实已经变得很小了。”一店员这样说道。

    专家看法:

    降低溢价是奢侈品牌的战略调整

    对于奢侈品牌主动降低溢价的做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姚莉认为其主因有两个:“一是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占到全球的1/4,成为奢侈品最大消费国,因此,不排除奢侈品牌是为了抢占中国的市场,降低溢价。二是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金融危机对欧美经济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减退。近年来,奢侈品牌在欧美市场的销售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中国市场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降低溢价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奢侈品牌在营销战略上的调整。”

    本报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曹亮对本报记者表示,奢侈品牌降低溢价,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能够在国内买得起奢侈品的消费者,一定也有能力到国外去买,至少可以去香港。因此,奢侈品的溢价早已不再是秘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价格来做市场切割的效果会十分有限。”

(责任编辑:乘日揽月)

http://www.35176.com/shop/


荆楚网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划营销
 
 
 
 

版权所有:品牌总网 [www.PPZW.com] 闽ICP备20210094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