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贸易

       

   

MacBook Air被曝电池损耗严重 高密度副作用 
(日期:2013/8/22 22:54:44)
  浏览人数:160

  

    【中国品牌总网行业资讯】 在过去的几年中,像苹果与三星这样的大型设备厂商经常为了减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增强其性能而推出体积越来越小、但是密度却越来越高的电池产品。虽然苹果从iPad3开始为了增加视网膜显示屏被迫加大了iPad3的厚度与重量,但是却因此增加了70%的电池容量但是电池内容的容积却只增加了很小的一部分。三星公司也一样,最新的GalaxyS4在保持原有电池容量和厚度的情况下,却依然还能够增加电池的容量密度。苹果iPhone5也同样是如此。

    但是最近有迹象表明,一味追求增加电池能量密度会将整个电池成本提高很多,如果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电池的性能就会大打折扣。一位名叫JaredDavenport的开发人员在自己的博客中详细的记录了在整个2012年内他的MacBookAir笔记本电脑电池寿命的下降过程。在去年整个一年中,JaredDavenport每经过一分钟就会记录一次电池使用情况,因此在博客中他展示出了一张非常精确的MacBookAir笔记本电池使用状态及剩余容量的趋势发展图。

    从下面这张数据图中我们能够看到,图中分别以2009年款的MacBookPro及2012年款的MacBookAir进行对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对电池体积要求并不非常严苛的MacBookPro上,经过600天的使用之后,MacBookPro的电池才开始大幅度的容量衰减;而再来看看以纤薄著称的MacBookAir从开始使用的那一天起,电池容量就在不断的大幅度衰减下降。

 

MacBook Air被曝电池损耗严重

 

    也许可能有人会认为JaredDavenport对MacBookAir的使用强度过大造成了电池过早衰减,一份从CoconutFlavour网站提供的对MacBook电池情况追踪的综合数据来看,JaredDavenport手中进行观察的MacBookAir电池损耗过程及速度的确要超过了常规表现,但是同样还有其它证据显示现在苹果和三星等厂商所有使用的电池的确比之前变得更加容易衰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谚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还能保持电池制造成本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高电池容量增加电池密度,绝对会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从物理学还是数学的角度出发,都对这种商业上的丑陋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示。

    从上面的图中不难看出两天趋势曲线的不同表现。在3年的时间内,MacBookPro的最大电池容量已经衰减了接近10%,而MacBookAir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最大电池容量同样也衰减了10%。也许对于这两部笔记本的电池情况统计仅仅是个案,但是之前JaredDavenport的结论同样也验证了相同的结果,也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使用了这两款产品。

    其实苹果公司历来对于自己在产品上所使用的电池技术守口如瓶,而其它厂商同样也是相同的态度。之前我们曾经都看到过关于苹果公司申请了许多点电池方面的专利,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同时苹果也采用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来提高改进电池的性能。而苹果公司是否已经将2009年成功申请的一项电池专利实际应用到已经上市的产品上,目前谁也无法肯定。

    简单的说,如果仅仅以往电池中注入更多的能量为目的其实难度并不大。但是真正的困扰来自于当电池经过用户上百次的使用,不断的充电放电的情况下有想让电池容量一点都不减少、不经过热损耗、不释放有毒气体、不在高热情况下膨胀,同时还希望电池能够完整的抵御过度充电和完全放电,那么这就要相当考验电池制造商的技术和设备底层系统对电池的利用情况了。

    其实要想研发出一块所谓“完美”的电池,究其根本就是对各个方面进行完整平衡的过程。通常来说电池的寿命与设备的能耗与运行时间有很大的关系,设计师们不得不考虑到关于设备运行时间、重量、体积、阴阳极大小、电流、电压、温度、化学成份等各个关于电池本身的方面。甚至就连环境温度及电池本身的温度都对电池的性能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的电子产品发展更迭速度已经快得让我们几乎无法跟上,各种炫目的技术和漂亮的界面都让我们目不暇接,但是电池技术在这方面却并没有如此显著的进步。2010年所研发的电池技术,在发展到2014年后还在继续为新的设备服务,但是在电池续航时间却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厂商们不得不越来越精确的计算电池使用时间。一旦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厂商们便不得不屈服与极端或者尚不成熟的电池技术,从而不得不推出一些根本没达到参数要求的新产品,这对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旦在几年之后面对电池容量大幅衰减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掏腰包更换电池,甚至直接重新购买设备。

(责任编辑:乘日揽月)

http://www.35176.com/shop/


extremetechT|T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划营销
 
 
 
 

版权所有:品牌总网 [www.PPZW.com] 闽ICP备20210094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