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辽宁频道5月26日消息(记者 王炳坤)老工业基地辽宁省长期以来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太轻的局面,有望因专业市场的引入而改变。近日,辽宁省海城市与浙江义乌相关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前来落地,双方将在共建大型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带动小商品生产行业大发展,在老工业基地做大民用商品领域取得突破。
5月22日,辽宁海城经济开发区与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双方决定在海城市西柳镇境内共建“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项目规划用地286.9公顷,建筑面积323.8万平方米,总投资11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占地6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品种囊括4000种类、50余万种的日用小商品专业市场,2015年将组市运营。
由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交易额连续23年蝉联中国专业市场榜首,海城市则拥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西柳服装市场和南台箱包市场,被誉为中国北方的“专业市场之乡”。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胡衍虎介绍,近年来的国内外贸易大环境,促使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施“内外贸结合、向高端走、向域外走、向网上走”的发展战略。他们首个域外投资项目之所以选择海城,得益于这里有发展专业市场的基础,有辐射中国北方的销售渠道,有便捷的物流条件,以及数以万计的中小商户。
海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范静国则认为,浙江义乌有物美价廉、种类繁多的小商品,有助于改善海城专业市场单一的商品种类,其先进管理经营和营销模式也值得借鉴。
南北两大专业市场“联姻”,还将助力辽宁省试水小商品生产业。范静国介绍,目前海城市已发展成熟的西柳服装市场和南台箱包市场,都以“前店后厂”的模式,带动了服装、箱包加工行业的兴起。“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运营后,海城市也将配套建设产业园区,发展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凯教授认为,东北在新一轮振兴中亟需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补齐民用商品生产极不发达的短腿,做强县域经济,实现藏富于民。用大型专业市场带动小商品产业,不失为一条合理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