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445天之后,蛋壳公寓的纽交所之旅画上了句号。
作为以互联网模式赋能传统房地产租赁业的典范,蛋壳公寓曾经被资本奉为宠儿,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赴美上市的长租公寓品牌,市值一度达到27亿美元。
但是,仅仅过去一年,这支“潜力股”却黯然退市。
其实自从蛋壳公寓完成挂牌之后,就频频爆出负面新闻。从欠租纠纷到驱赶租客再到“破产跑路”等传闻,使得品牌口碑一落千丈。而且,在各大投诉平台上,关于蛋壳公寓的问题投诉多达数万条。种种这些,导致公司的市值下跌至3亿美元,蒸发超80%。
从企业的财报数据来看,2017年、2018年、2019年,蛋壳公寓营收分别为6.57亿元、26.75亿元和71.29亿元,同期亏损2.72亿元、13.66亿元、34.35亿元。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飙升至97.06%。
可以说,蛋壳公寓如今的结局早已埋下伏笔,因为资本市场不可能永远看好一个不赚钱的企业。

那么,作为长租公寓行业中的头部品牌,蛋壳为什么会长期亏损呢?
首先一点,疯狂抢占市场份额,使得成本承压。
过去的5年,蛋壳公寓一直在拓展市场的道路上狂奔,公寓套房数从2015年的2400多套飙升到2019年的40.67万套,一跃成为中国最大与增速最快的共享居住平台之一。
但是,这种高速增长模式抢占了市场的同时也让成本增加。2019年,蛋壳公寓的租赁成本已经达到了44.5亿元。
不过,高额的投入却没有带来高回报。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蛋壳房屋的出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空置套房数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运营维护成本。
其次,超长的租期存在风险。
作为“二房东”,蛋壳为了降低租赁成本波动的风险,一般会与房东们签订长期合同,租赁期4-10年不等,这样就可以做到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控制租赁成本。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出现空房率提升的情况,就会影响营收。
众所周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打乱了大家工作、生活的节奏,锁死了全国不少地区劳动力的流动,这就造成蛋壳公寓的续约率和入住率直线降低,并且直接反映到现金流方面,对于企业可谓是非常致命的打击。

随着蛋壳公寓“梦碎”纽交所,让我们对于长租公寓市场的发展也有了更多思考。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6.6万多家长租公寓相关企业,且新注册量呈逐年攀升的趋势。预计到2023年,一二线城市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不过,在迅猛扩张和资本狂欢的表现之下,却是暗潮汹涌。混乱的管理制度、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断裂的资金链等情况,使得每年都有很多品牌黯然出局。重资产运营模式,也让亏损成为很多长租公寓品牌绕不来的问题。
如果说2020年之前,长租公寓以规模为度量衡,是资本的游戏。那么2020年之后,运营质量、服务品质已经成为行业的新导向。
作为服务行业,想要超越竞争对手,就必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体验。从近期发布的长租公寓品牌影响力榜单来看,自如租房、青客、乐乎公寓等上榜品牌,无一不是在细分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等精细化运营方面深耕。
长租公寓不是天生暴利的行业,只有不断运维才能勾画出美好的蓝图。对于众多的品牌商家来说,结束了野蛮生长的时代后,接下来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
唯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