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5日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到很多与市场监管和品牌质量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有对监管体系的部署,有对质量强国的指引,有对知识产权的规划,还有对市场主体的关注。
公平监管: 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报告原文:“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众所周知,平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和市场业态,推动了产业迭代升级、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但是,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不容忽视,“自我优待”、“大数据杀熟”、强制“二选一”等破坏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对市场竞争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平台经济带来的挑战、相关案件的涌现……这些因素都需要反垄断监管执法持续创新监管方法。
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
2022年,政府部门将继续强化反垄断,推出创新管理办法,将有助于社会公平,也会给平台经济注入创新活力。当大型平台的过度扩张受到限制,将有利于竞争和创新,期待一些新品牌的出现。
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报告原文:“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场主体(品牌)是在市场经济运行发展中从事经济活动的微观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1.54亿户。
这些市场主体(品牌)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能不能保护好并进一步激发这些市场主体的活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有关部门将持续完善微观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社保、就业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报告原文:“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举措。
但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我国在中高端产业方面,存在人才相对短缺的短板。这就需要健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机制。这就需要培育一大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品牌,形成鼓励企业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报告原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
强大的创新能力是促进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份创新活力能充分迸发。《人民日报》记者曾经走访一些品牌发现,疫情期间,有些洗衣机品牌订单缩水了,但,有些洗衣机品牌订单却逆势增长。
原因是,这家逆势增长的品牌,加载了“超声波+电解+活氧”3种组合技术,能达到快速杀菌消毒、去污除臭的效果。这家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得益于其在知识产权上,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在技术创新上,迸发出强大动能。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品牌大有可为,相信2022年,中国品牌能加强知识产品保护和运用,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