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贸易

       

   

泡泡玛特乘风破浪,海外市场能否撑起业绩增长点? 
(日期:2022/7/23 18:31:42)
  浏览人数:353

  

泡泡玛特将盲盒经济的泡泡成功吹向了海外市场。

国货出海,千帆竞渡。

近年来,随着众多本土品牌的崛起,中国品牌的出海也在不断升级,从过去单纯出售以“性价比”为代名词的传统低端制造品,逐渐过渡到开始肩负起文化输出的使命。

比如,在国内收割了无数粉丝的潮玩品牌第一股泡泡玛特,就将盲盒经济的泡泡成功吹向了海外市场。

7月初,泡泡玛特在韩国的首家旗舰店正式落地弘大商圈,开业当天便吸引了超多前来打卡的韩国消费者。

可以说,首尔弘大店在门店规模、设计风格、运营理念上均不负“旗舰”二字。门店面积近400平米,整体设计跳出单纯的卖场逻辑,致力于打造年轻人热爱的潮流文化体验空间。店内以“连接+想象”为主题,每层均设置了拍照打卡区,消费者可以随时与喜爱的IP互动。顶楼还设置了特别专区,为艺术家与粉丝交流互动提供单独空间。

据悉,除了旗舰店正式落地,接下来泡泡玛特还将与韩国知名制作集团Studio Dragon围绕IP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4年前泡泡玛特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时,首站就选择了韩国。本次首尔旗舰店的打造,无疑是海外业务的又一大里程碑。

泡泡玛特国际总裁文德一表示,“韩国的潮流文化发达,娱乐和媒体行业成熟,对全球的年轻人有很大影响力。我们非常看重韩国的文化辐射作用,希望通过旗舰店的开业打造潮流文化体验场,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我们的潮流玩具,传达‘创造潮流 传递美好‘的品牌理念。”


实际上,泡泡玛特自2018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从参加美国DesignerCon、迪拜世博会等国际展会,到在海外落地门店、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可谓扎实推进。

经过四年的探索,目前已经进驻了23个国家和地区,除了韩国外,在伦敦、奥克兰、新加坡、洛杉矶等地均已开设了线下门店或快闪店,今年还计划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设40-50家新门店。

2021年,泡泡玛特国际业务已实现1.37亿元收入,同比增长85.2%。泡泡玛特表示,“未来10年,国际业务将是企业最为重要的发力点之一,希望海外收入占比能达到50%。”


其实,我们纵观泡泡玛特的品牌出海战略,可以总结出不少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首先一点就是,由近及远、由浅至深的商业打法。

在出海路径上,泡泡玛特已经形成了立足亚洲并逐步面向全球的出海格局。先通过开发团队较为熟悉且距离较近的韩国等市场积累经验,并依托在东方国家的成功市场经验进而去开拓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市场。

在出海模式上由浅至深,从早期依赖经销商合作,转为与海外各地艺术家、品牌进行IP合作并进行独立经营,进一步加强同海外用户的消费者触达。

其次,是线上+线下的全场景铺设。

线下端,泡泡玛特已拥有10余家零售门店和百余台机器人店。线上端,目前已经入驻速卖通、亚马逊、Shopee等平台,多电商渠道全面开花,物流时效高于行业水平

再有就是,在产品和营销端,泡泡玛特采用了地区差异化运营策略,并积极通过融入本土元素实现消费者破圈。

为了更好的进行本土化运营,泡泡玛特除了设立海外版官方网站外,也在当前主要市场均设立了相应的销售网站,包括韩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当地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本国语言进行消费,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便利性。


不过,海外市场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地方。

2021年,泡泡玛特海外市场的毛利率仅为37.2%,与国内线上线下等渠道超60%的毛利率相比差距明显。而且,自去年以来,跨境物流成本提高了2至3倍,大批量在海外开店或许对泡泡玛特的供应链造成新挑战。

此外,海外的市场虽广阔,但想从本土牌手里分一杯羹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以日本这样的IP大国为例,自身的扭蛋潮玩文化就已经发展了60年之久,面对这种成熟的市场,泡泡玛特又该如何“抢食”?

最重要的是,在文化输出方面,如果只是单纯的比拼商业包装设计,而不能赋予潮牌玩具足够动人的品牌故事,那么也无法使其焕发长久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海外征途路漫漫,站在洪流中的泡泡玛特想要讲好出海故事,仍需持续发力。

中国国家品牌网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划营销
 
 
 
 

版权所有:品牌总网 [www.PPZW.com] 闽ICP备20210094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