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层面来看,同行降价(或以低价进入市场),贵公司是否也要跟着降价,取决于贵公司产品的价格弹性。如果贵公司产品的价格弹性很大,降价之后新增销量的利润足以弥补由于毛利率下降所带来的利润损失,那么,降价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要注意的是,由于短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固定的,降价在成本结构中引起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利润率的下降,因此,利润下降的幅度会大大超过价格下降的幅度。例如,假定贵公司的毛利率为30%,降价10%意味着毛利率降低33%(从30%降到20%)。与此相应的是,销量必须上升50%以上,才能弥补降价10%所带来的利润损失。根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的一项调查,对美国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ls)1000家大企业的分析得出,每降价一个百分点所导致的利润率下降在7.1%到8.1%之间。因此,除非一个企业的成本结构与竞争者相比具有重大优势,以降价对降价不是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