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转型成功典范:
(发布日期:2015/5/25)  浏览人数:1612
       国有企业转型成功典范:看张江高科如何从房地产上市公司转型为科技投行?

  摘要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坦言,目前资本市场确实将张江高科归类为房地产企业,但他的预期是,3年后,股权投资收入将占张江高科主营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但一家国有企业的转型,并不那么简单。张江高科如何在3年内完成这一转型?

  借上海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之机,张江高科提出,要恢复高科技企业的本来面目,从公众认知中的房地产企业,转型为一家科技投行。

  5月22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说,未来张江高科的最大利润一定不在房产租售,而在资本市场。而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则为张江高科的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

  成立于1992年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将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核心区。作为张江核心园重要的上市开发主体,1996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的张江高科,一直以来都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运营、服务的主力。

  但至少目前,房地产业务依然占到张江高科主营业务收入的86%。年报显示,2014年度张江高科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56.57%;实现主营毛利14.3亿元,同比增长76%,这都主要得益于房地产主业收入盈利的增长。其中,房地产销售实现18.93亿元,房产租赁也创历史之最,实现6.39亿元。

  葛培健也坦言,目前资本市场确实将张江高科归类为房地产企业,但他的预期是,3年后,股权投资收入将占张江高科主营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

  一个案例是,2014年7月25日,张江高科浩成创投以1000万元的价格参与“新三板”首批上市公司点点客的定增。截至2015年1月,浩成创投持股对应市值增长6倍多。张江高科投资团队的投资项目中,已上市13家,已退出4家,拟上市9家,拟报会13家,股改中1家。

  但一家国有企业的转型,并不那么简单。张江高科如何在3年内完成这一转型?

  一问:上市公司如何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第一财经日报:张江高科作为张江核心园重要的上市开发主体,在科创中心的建设中要扮演什么角色?

  葛培健:我认为张江高科要打造创业服务业的集成商,为园区的创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集成服务。张江高科最大的优势就是集成。

  首先,张江高科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物理空间。初步估算,拥有275万平方米的产业地产,截至2015年2月,已竣工房产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拥有核心园最大建面的人才公寓,接近25万平方米,与我们建立承租关系的企业有600多家。

  同时拥有张江核心园区最大的孵化器。整个张江核心园拥有27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张江高科就占了10万平方米,目前约有300多个在孵项目。

  其次,张江高科拥有产业集群的禀赋优势。张江有E产业群,2014年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397亿元,占全国1/3;还有医药产业群,2014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416亿元,占上海全市47%以上。国家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就来自于张江,张江企业申报新药的成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我们还拥有运作产业投资的增值服务优势;拥有提供权威科创成果发布的平台优势;拥有整合公共平台资源的集成优势;拥有银企合作、投贷联动的金融资源优势;拥有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通道优势。

  张江高科如果纳入房地产板块,一点优势都没有。我们要恢复高科技公司的本来面目,成为科技投行。要把产业地产的有形资源,转化为产业投资的无形资源和股权资源,让产业地产和产业投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形成我们独特的商业模式。

  二问:专业化人员结构和激励机制如何解决?

  日报:张江高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房地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大多来自房地产,如果转型为科技投行,现有的人员配备和架构,是不是能够满足发展需要?

  葛培健:我知道我最大的亮点在哪里,我也知道我最大的痛点在哪里。

  一旦确定战略定位后,商业模式创新最大瓶颈就是人员结构。所以我们要有专业化的团队、市场化的机制、集成化的服务。

  怎么打造专业化团队、市场化的机制、集成化的服务?瓶颈不在项目、资金本身,和科创中心建设一样,要靠制度创新来破解。

  我们专门成立了产业投资事业部和资产经营事业部,用了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中层管理岗位的公开竞聘,36个人竞聘10个岗位。竞聘完成后“易岗易薪易福利”。

  此外,员工和部门经理双向选择,最终2个人解除了聘用关系,8个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建立了和行政序列并列的专业序列,这件事情非常不容易,目前看来非常平稳。

  我们的资产经营事业部共38个人,我要求他们不仅要成为房管员,还要具有投行的思维、能力、服务水平,要能够和园区企业的CEO对话,要能够知道企业可以享受什么政策,怎样实现利益最大化。

  另外,因为各业务部门急需补充懂高科技产业、有产业地产或科技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避免出现骨干人才断层,我们也在5月18日面向全球发布招聘,希望找到12位专业人才。

  我们要成为创业企业的“时间合伙人”,时间,是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从原来的空间合伙人、房管员,转为时间合伙人、科技投行。

  日报:对于科技投行业务来讲,员工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但国企往往受限较多,如何与市场化的机构竞争?

  葛培健:这恰恰也是传统国企的病灶、软肋和短腿。

  国企有三块铁——铁交椅,能上不能下;铁饭碗,能进不能出;铁工资,能高不能低。

  董事会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中长期激励机制,允许员工和团队提取超额利润的一部分,购买公司股票。国企持续的创新创利动机,还是要靠激励机制来保证。

  最近我们也在谋划,试行投融资团队增量项目跟投机制,区里已经明确在张江高科创投公司率先试点。

  张江高科旗下的浩成投资平台,拥有投资规模25亿元,现在已经投资了14亿元,跟投机制试点后,将大大提高投资团队的积极性,也提高投资项目价值发现的精准度,增强公司长期发展动力。

  日报:只在张江高科试点?何时推出?

  葛培健:是。5月已报方案,6月份请国际化团队比如普华永道评审,7月推出。

  三问:股权投资如何不影响当期上市公司业绩?

  日报:考虑到转型的节奏,接下来产业地产收入和股权投资收入的比重会如何变化?

  葛培健:目前产业地产收入占到60%~70%,未来3年以后,产业地产与产业投资各占50%左右。

  日报:股权投资都有一个退出周期,如何保证股权投资项目不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

  葛培健:如果是碎片化的、零打碎敲的股权投资,没有形成持续滚动投资的话,可能是会产生问题。

  但张江高科到目前为止,累计产业投资40亿元,36个项目,其中已上市13家,已退出4家,预披露的9家,拟报会的12家,正在股改1家。我们是投资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退出一批、储备一批,形成良性的、持续滚动的投融资机制。

  四问:如何评估资本市场对张江高科转型的利好?

  日报:目前大家都在关注四新板和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推出,这对张江高科的股权投资业务形成利好,你怎么评估?

  葛培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繁荣,对于张江高科的转型至关重要。

  硅谷最大的成功,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全球资本的云集,所以,如果推出四新板或战略新兴产业板,对我们战略规划的落地,未来业务规划的实现,和投融资持续滚动的机制,会提供很好的市场大环境。

  日报:资金是制约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张江高科如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支持?

  葛培健:张江高科拥有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通道优势。

  首先张江高科是主板上市公司,我们还拥有香港主板上市的川河集团29.9%股权。同时拥有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23.25%股份,拥有张江小额贷款公司19.67%的股份,拥有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5.56%的股份。

  我们想为创业企业提供多层次的资本支持,尤其是,我们也在谋划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众筹融资服务,与券商、基金、银行等机构合作,首先在张江核心园建立P2B的股权众筹平台。

  五问:成为自贸区一部分后,能提供什么?

  日报:张江高科提出“离岸创新、全球孵化、产业并购、张江整合”的新模式,怎么运营这种模式?

  葛培健: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光在上海,在张江闭门创新,是不可能有成长的,一定要立足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的高度渗透和融合。所以我们提出“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只要在哪里能够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即人才、项目、资金,我们就在哪里孵化,可以在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包括以色列,不一定要到张江来。

  同时通过全球的并购基金,参与投资孵化,上市退出。

  张江高科要参与全球的产业并购,形成我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主要采用对口交流的方式。最近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UCAHP北美创业大赛)的获奖者,已经开始了走进张江高科的活动,他们的创意也将参加我们的“895创业营”。目前我们也引入了硅谷的天使汇基金和未来资本。

  日报:从利用全球资源角度来讲,张江的“双自联动”战略会提供怎样的便利?

  葛培键:恰恰就是“双自联动”的背景下,张江核心园有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新高地,这里一定是开放度最高、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创新创业成本最低。“双自联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日报:年报中,你们提出要依托汇率、利率、税率“三率”之差,激活境内外创新资源,怎么利用?

  葛培健:举个例子,今年4月自贸区扩区后,中国银行与张江高科叙做了自贸区扩区后的FT账户首单人民币贷款业务,目前4亿元资金已经全部到位。

  目前香港人民币存贷利差在1.2%~1.3%,内地平均利差在2%以上,自贸区FT项下的利差在1.3%左右,这一单,直接可以降低融资成本15%,资金成本降低10%。

  下一步我们按照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整体安排,争取成为新的试点企业,并努力引领张江核心园迈向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

  七问:如何预期2015年上市公司业绩?

  日报:基于这些改革,你如何预期2015年张江高科的发展?

  葛培健:对于我们经营班子而言,要强化、注重维护市值管理,同时把主要功夫放在业绩提升上,所以我们还是要精心打造主业,把主业做优做强,也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通过资本市场倒逼我们团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团队的持续创新动机。

  日报:房地产依然是张江高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稳定的现金流,在转型为投行的战略下,房地产业务如何发展?

  葛培健:产业地产的发展主要是对原有传统经营模式的创新,按照打造科创中心核心区的要求,通过基金操盘,创新产业地产的经营方式。通过基金管理公司,吸引社会资本与我们一起,嫁接我们的客户资源,利用我们的品牌资源、服务资源打造符合需要的地产项目。
把本篇文章推荐给我的好友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