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制让培训市场重新“洗牌”
(发布日期:2006/4/6 15:28:31)
浏览人数:
219
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近来,培训市场出现一个新模式:会员制。它虽然刚现身不久,却已经在培训市场掀起不小的波澜:同样的培训内容,同样的讲师,但培训费仅是原来的10-20%。企业和个人如何看待会员制?高价培训时代会就此终结吗?培训业会因此重新“洗牌”吗?
培训高价与市场背离
一直以来,一些普通培训的费用在人们心目中几乎是“天价”,一个人听两天的课,费用少说两三千元,多则五六千元甚至更高。一位企业培训部负责人感叹道:“我们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但是培训价格太高,公司不可能大面积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有时只好派部门主管轮流听;要我们自己单请老师也很难,费用高不说,现在讲师太多、课程太多,很难选择。”
上海影响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易发久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0年以来,培训市场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企业意识到培训会为企业带来生产力,培训要求明显强烈起来。但是,培训的高价位阻碍着企业和个人的参加。正如当年的“大哥大”,是个好东西,但是价格太高只有少数人能用。培训业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培训业发展迅速,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高价培训只有有钱人才能接受,而对培训需求最大的恰恰是没有多少钱的人。培训的高价与市场需求严重背离。
在企业中,对培训呼声最大的是基层员工,最需要培训的也是企业基层员工,而一个企业的培训预算经费总是有限的,价格门槛把很多人挡在了培训大门之外。
谈及培训费用,某公司人事部主管于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公司非常注重员工培训,每年每人培训预算1500元,但是一般两天的培训费用都要两三千元,费用太高。如果培训费用能降下来,很多公司和个人都会受益。”
会员制能带来多少实惠?
上海市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王先生对记者说:“我对培训非常感兴趣,但1年中要自己拿几万元去听课还是很犹豫。听说现在上海有培训公司推出会员卡,都是名师授课,每课几百元,课程菜单式,可以像点菜一样挑自己感兴趣的。我打算和朋友一起参加,这样每人平摊几百元,还是蛮值的。”
一家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部门主管认为,会员制提供超市式服务,1年的课程计划及签约讲师都列出来,企业和个人可自由选择,解决了以前选老师难、选课程难和价格高的问题。”
于华对记者说:“因为我做HR工作,经常收到很多培训宣传单,很难选择。如果能同时提供几十个课程,把几十位知名老师集中起来,我们就好选择了。”
据了解,目前推出会员卡的培训公司基本上是通过俱乐部形式,组织多家公司集体采购课程,有效分摊高额讲师费,以降低培训成本。1年内有几十位讲师签约授课,课题涉及执行力、企业经营、营销战略、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商务礼仪、人力资源、团队建设、潜能开发、个人激励、女性职场魅力、沟通技巧、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培训培训师、高层管理等与职场有关的各个层面。
价格下降,培训公司如何生存?
实行会员制后,培训价格下来了,是否意味着培训质量也随之下来呢?听说会员制会带来价格利好消息后,于华的第一反应便是:价格下来了,质量呢?她的疑虑代表了众多企业人事主管及个人的想法。
业内人士认为:价格和规模是相互依存的。正因为价格低了,会员制要靠量来支撑,否则难以为继。培训讲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好坏,如果请不来好老师,讲课内容质量不高,企业、个人是不会买账的。
目前,上海有数千家培训公司,水平参差不齐。业界人士提出“会员制零界点”之说,即至少要发展500会员才能不亏本。易发久说,实行会员制需要培训机构有资金实力、运作实力。预计今后几年培训业将重新“洗牌”。怎么讲?这边厢,培训价格已平民化;那边厢如还高举着2000多元的牌子,势必要受到冲击。这将给整个培训业带来深远影响。
选择会员卡,也需有技巧
业内人士建议: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选择会员卡式培训时,不要紧盯着价格,还要看课程设置的数量与讲师水平的高低。为更好地保护自己,应注意以下两点:
1.看课程设置的数量多少。如果可供选择课程的数量少、范围窄,并不能全部满足一家企业的培训需求,还需购买其它公司的课程。如果购买一家公司的一种卡就能满足大部分员工的培训需求,就没有必要再购买其它公司的学习卡。这样,避免了课程重叠与培训浪费,更能节省培训成本。
2.看合作讲师的质量。如果培训机构签约讲师多,邀请的又是业内知名的顶尖专家、实战顾问师,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教学,达到最大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