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证书是否太多?
(发布日期:2005/9/10 14:22:46)
浏览人数:
517
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在特定的行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并限制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进入该行业是各国的通例,其目的在于保证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从而为公众提供公正而高水准的专业服务。职业资格证书通常与行业准入相联系,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将被禁止在该行业就业。因此,是否所有的行业都适于采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究竟谁该来决定职业资格证书的使用和取得程序,如何去切实、有效地解决文化知识学习繁重的学生去应付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的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记者最近采访了不同层次的社会人员,他们畅所欲言、见仁见智地分析探讨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利与弊。但不论是反对的观点还是赞同的声音,大家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对人才的认同要符合社会的利益。
一种观点:资格证书必须慎行
人们现在经常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为加强某某行业的管理,有关部门要对该行业实行职业资格考试。为此,许多人会比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吃惊地发现,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与这些“限制”行业无缘了。
作为某些行业协会、社会自治组织乃至政府部门不加限制地在各个行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这实际上是在限制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企业的用工自由,是在搞行业垄断。虽然在一定的行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是必要的,但必须看到,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行政干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慎行。
究竟谁有权决定通过何种程序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一位律师告诉记者,从立法权限制的角度而言,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立法,至少也应由国务院通过法规的形式来确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行业服务,因此要在某一行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首要条件是该行业提供的服务具有公共性,如律师行业、会计行业等。由于他们的职责在于为社会公众或政府部门提供职业咨询,其职业服务涉及到公众利益,因此应在此类行业中实行资格证书。至于秘书、公关等,其职责不过是为私人或企业提供个人的服务,他们的资质和水准应由雇主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定。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水准的秘书和公关人员,岂能用一纸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一刀切”?况且,公关人员的公关能力以及秘书人员的秘书能力,又岂能是一纸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衡量的?
职业资格证书总是与资格考试联系在一起,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通常需要熟背若干本“考试指定用书”。一个从无某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可能用三五个月的时间背诵“本本”,就可以顺利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这样的资格考试于个人何益?于社会何益?
慎行的观点:证书是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特殊行业应该有,但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诸如种田还需要职业资格证书吗?有一真实的事例:一个本科外语学院的毕业生拥有翻译资格证书,但进入企业以后,面对技术领域的翻译,他感到一片茫然。可另外一名没有文凭的工人,他利用十几年如一日的自学,就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流利地和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还精通技术。难道我们能因为这名工人没有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而剥夺他的工作权利?
为此,建议政府能清理一下目前的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这些职业资格培训绝大多数是行业、单位各自设置的,对真正提高业务水平所起到的作用甚微。
另一种观点:资格证书是对社会负责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是对人民负责。试想:你去医院看病,接待你的人没有医师资格证书;你上了公交汽车,司机没有驾驶证,能行吗?如果自己没有职业资格证书,赶快去考。不能既没有证,又不想考,还想得到好的工作,这既不合理,又不现实。
持同一观点的人士告诉记者,他去过澳大利亚,知道那里的教师资格证书是由教师协会负责考试和颁发的,这可能在许多国家是惯例。但培训应该是学校的事情,要由你自己掏钱参加学校的培训――这正反映出知识与教育的一种价值。即使你原先并不是学习教育的也可以参加培训,掌握教师行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然后参加教师协会的资格证书考试。拿到证书后,学校的“老板”才有可能录用你。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接触过师范教育培训的人去教书,要靠自己“实践出经验”,那还真要探索好长一段时间。这正是各用人单位培养人的苦衷。你学习了理论不会种田,总比理论和实践都没有就去种田要好得多。
职业资格证书是各国通行的惯例,有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划分出级别。这些证书的存在成为各行各业选聘人才的尺度和标准。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没有一定的证书,你凭什么证明自己的竞争优势?用人单位又凭什么来确定你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有人说,证书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是没有证书的人,就更加证明不了自己的能力,那些没有证书但技能熟练、经验丰富的人恐怕只是个案,因为既然社会规定了这种准入制度,绝大部分具备了上述条件的人早就报名考试把证书拿到自己手中了。
不管怎么说,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是为了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最基本的行业技能,是为了对社会进行服务的特定人群有一个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提供给社会的服务是高质量、高标准的。
尽管各行业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中有不尽合理的地方,但这是目前对人才进行选拔的最为可行的方法。虽然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有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是对个人也是对社会负责。当然,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具备了进入某个行业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任何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在选择用人时,都不会只看证书而忽视应聘者的真实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一块“敲门砖”,端稳自己的“饭碗”靠的是在岗位上的深入学习和不断努力。可连“敲门砖”都懒得拾的人,又何谈别人抢了你的“饭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