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培训体系前必读(2)  
(发布日期:2006/5/25 14:18:30)
  浏览人数:203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二)、培训计划的制定  
企业培训部门和各部门应在确定需求和培训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培训计划,满足企业和员工对培训的需求,将企业的培训规划落实到实处。因为培训是一种投资,因此它应该达到一定的收益效果,这样的培训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培训,也才是成功的培训。为了达到这样的的效果,职能部门首先需要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计划才是可行的呢?应该说,跟制订其它计划一样,我们必须逐一地提出和回答七个问题:  

  1.培训什么?我们首先要确定培训的内容,即我们要进行什么培训以及这次培训要达到的目的。  

  2.培训谁?虽然我们在确定培训内容和目的的时候已经明确了这次培训的对象,但是这还没有解决好“谁”的问题。培训需要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我们在制订计划的时,要对具体的培训对象做些分析。虽然在确定培训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培训对象的需求,但是我们在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时,则需要对他们的状况介绍给培训者,这样培训者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培训,保证培训的效果。  

  3.谁来培训?这个问题是指培训讲师的选定问题。培训讲师的选定依据培训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以及培训的成本。一般说来,我们需要的培训应是具有一定的培训才能,具有培训内容方面的较为专业的知识,确实拥有传授他人的东西,也具有表达及传授的才能。  

  4.为什么这样进行培训?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培训内容和目的,但是我们还得结合“什么”和“谁”的问题来谁“为什么”这个问题,以便确保培训是必须的,而且能够达到目的。  

  5.什么时候培训?为个问题很直观,也就是安排在什么时候进行培训及培训多长时间。蛤理,我们还应该做些更细致的工作,即根据企业和部门的运转周期和自身特点,选择最佳培训时间。  

  6.何处进行培训?这个问题指选择何种场所。我们应该结合培训效果和培训成本两个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在哪里进行培训的问题。  

  7.何种方法进行培训?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考虑确定使用什么样的培训方法是重要的。培训方法包括采用讲座、报告还是小班培训等方式,也包括一些具体的培训工具。  

  如果把以上七个问题加以回家并进行适当的理顺,那么我们就可以制订出一个具体可行的培训计划来。  

  (三)培训课程的设定  
  企业或部门在制定出计划后,需要将计划中的培训项目或培训内容落到实处,通常上,我们将每个项目列为一个培训课程,也就是为一个培训主题作相应的准备工作。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构建一门课程的形式与结构。  

  在讨论课程设计时,我们常常要用到“课程要素”的概念。常用的课程要素有九个,它们是:目标、内容、教材、模式、策略、评价、组织、时间、空间。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根据课程总体的宗旨要求,对这些要素采取不同的方式,作出不同的处理。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课程来。  

  第一要素:目标  
  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它们经常是通过联系课程内容,以行为术语表达出来,而这些术语通常属于认知范围。  

  第二要素:内容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有两点尤其重要,这就是范围和顺序。顺序指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范围指对课程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范围要精心地限定,使内容尽可能地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具有综合性,而且还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安排。  

  第三要素:教材  
  教材要以精心选择或组织的有机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培训者。在学科课程中,教科书是最常用的教材,也几乎是必备的,在教科书的选择上,主要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第四要素:模式  
课程的执行模式,主要指的是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变化。  

  第五要素:策略  
一个被普遍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判断-指令-评价”。在这一策略中,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判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对学习顺序的下一个步骤作出指令,当学员完成指令后,教师作出评价,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  

  第六要素:评价  
  学科课程的评价重点放在定量的测评上,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例如,在报告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时,常常用诸如A、B、C、D等人们假定能表明某种程度的成就的字母等级表示。  

  第七要素:组织  
除了集体授课制以外,分小组教学也经常被课程设计者运用,分组教学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某种可能。  

  第八要素:时间  
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教师要使学生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时间看成是最有价值的。  

  第九要素:空间  
  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教训室和教室,还有一些特殊的空间可以利用。  

  (四)培训的实地执行  
  1. 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培训讲师在培训前应该对将要进行的培训做好准备工作。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有如下好处:对授课内容具有自信;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育的目的;控制授课时间;利于讲师的自我启发。   
  既然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呢?  

  (1)明确目的:确定课程整体的评鉴和重要性,明确地制定教学中心和教学目的  

  (2)检查教材内容:要例举能包含教材全部的内容,并将重点项目列举出来。内容要以听讲者能够接受的 程度为准,稍微简单一点比较好。  

  (3)决定教学方法:以教材为主进行还是以边教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4)选定教材和辅助工具:为了提高教育效果,使用辅助工具和教材是必要的。在这个阶段就必须决定要使用幻灯片或录放影机。  

  (5)设计进行方式:这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心,所以必须多花一些时间来讨论。  

  (6)时间的分配:完成所有程序之后,最后就是计算分配时间。使整个课程能很顺利地进行,最好在课程结束前5分钟做总结,使.时间不会显得太紧或过多。  

  (7)仪容仪表的整理:对自己的进行外表进行整理,以整洁、富有精神、符合培训课程要求,在学员中树立良好印象,使他们能够将精神集中到培训中来。  

  2. 培训时的语言和肢体动作  
  (1).面部表情:真诚;面部表情不要单一化;注意在恰当的时候微笑;面部表情应与培训内容吻合,不要因为紧张而使其走样。  

  (2).姿式:站立时两脚间的距离相当于平时走路的“一步“大小,身体略前前倾,并将重心落于双腿间,上身挺直,但不僵硬。切忌头部斜歪、站姿不端正、身体摇晃、动作太夸张或太保守。小窍门,将平时的习惯走路,不经意间停住,此时双腿间的距离便是站姿的适当宽度,先并紧膝盖,然后逐渐放松,但不往下沉,此法可舒缓紧张并防止站姿不端正。  

  (3).手姿:手臂应根据讲解,轻松自如,物势的范围要在腰部以上。  

  (4).目光:针对一个一个的学员进行目光交流,目光的范围应覆盖全场。应避免只盯视几个学员,或盯着学员的前额或头顶。更不能盯着天花板、地板等。  

  (5).声音:音量适中,音质平稳、吐字清晰、语言连贯,语速快慢适中。  

  (6).语言:语言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和语言含糊而不确定,语言幽默生动,可以引用实例加经讲解。  

  3. 培训技巧  
  培训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当的培训技巧,比如:如何读懂参训者的肢体语言;怎样妥善统筹时间;如何让培训充满趣味等等。在这里将详细介绍经常用到的九个技巧:  
制定时间表。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定计划。时间表就好像是一幅地图,指导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对时间的安排可以进行讨论和展示,而且可为每一部分设定大致的时限。时间表还可以不时地提醒培训师进行到了哪儿。  

  把成年人当作成年人来培训。现在的培训已不仅仅以说和演示的方式进行,作为培训师你应该:¢ 给予学员一定挑战 ¢ 尊重学员 ¢ 使他们有可能影响或改变学习过程和某一段内容 ¢ 给他们以自我发现的方式学习的机会 ¢ 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场所 ¢ 给予专业的反馈  

  保证均等的参与。让一些性格外向的、比较自信的参与者在讨论中扮演主角非常容易,但你应该确保时间得到公平的分配:¢采用轮流的方式,使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避免与那些想要主导讨论的人进行眼神交流¢ 直接向那些沉默不语的人提问¢ 私底下让人们意识到他们想要控制讨论的倾向。也可寻求他们的帮助,以引导其他人畅所欲言地发表观点¢ 谢谢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人分享,然后可以说:让我们来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应对不良表现。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形,有人看上去冷淡、不友好或者比较内向,培训师应主动干预。在很多情况下,干预此类表现可以起到影响其他人行为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