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职教发展
(发布日期:2005/9/12 11:16:46)
浏览人数:
520
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科技每年以20%的速度在更新,职业种类以20%的速度在淘汰,旧的岗位不断消失,新的岗位不断产生。这一变化,使职业培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很大的空间和很多的生源,因此,高职院校在完成学历教育任务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是职教发展的新天地。一、开展社会劳动力就业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要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劳动准入制教育培训的实施。”今后所有新增劳动力和各行业分流转岗的劳动力都必须持证上岗,职业教育应积极顺应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办学资源的优势,为社会各行业培训各类高素质劳动者。当前我国社会劳动就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1.城镇高中分流人员 由于他们已具备中等文化程度,其培训主要针对职业岗位进行,学习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技术,培训时间半年左右。2.城市下岗、转岗人员 这类人员因工厂经济效益不好、知识老化、文化程度不高,或是想更新知识和技能,主动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这类培训应兼顾提高文化水平和学习新技能、技术,使劳动力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下岗及劳动力结构性失业人员将维持在1000万左右。3.农村进城的转移劳动力 据统计,1999年农村进城就业的达6000多万人。由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还较低,有相当多的人仅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对他们的培训,除了提高必须的文化素养外,重点应放在满足自己生存又能为城市建设服好务的初等岗位培训上。4.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群 这类人员主要指社会上的失业者、辍学者、残疾人、农村贫困人口、移民及各种处境不利的人群。对这些人主要围绕他们的生存开展职业培训,使他们增强同贫困作斗争、获得自我谋生的能力。二、开展在岗位人员职业培训现代社会职业岗位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面对许多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岗位群集,他们的外延和内涵变化很快。高职院校要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与企业合作,对在岗人员开办各类职业培训,实施从业人员技术资格培训,提高整体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培训多数为一年以下的短期培训。由于职业变更的加快,使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要接受多次、多种类型的职业培训。
三、开展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我国“入世”后,许多经济运行将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要求产业结构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和调整,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许多传统产业,如农业、工业及服务贸易业,必然引起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演变和改造。新的行业需要大量能承担起跨文化交流并训练有素的劳动者,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应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对于国际上出现的新技术和新职业岗位,如通讯与信息传媒技术、生物化学技术、CAD/CAM维修技术、企业估价、投资经纪人、技术秘书、涉外秘书、电传编辑及计算机信息处理员等,要积极引入、提前论证和作好师资的准备;同时,还应考虑与国际认证培训接轨。此外,要大力开展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法律咨询、家政、旅游及卫生保健等以服务业为主的专业培训。四、开展职业培训的对策
1.积极培训师资 将中青年教师派到工厂学现代技能,并获得劳动部门认可的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使其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过渡。积极引入工厂和行业的优秀技师到学校任教,充当实训和技培实习指导教师,改变职业学校单一的师资结构。2.滚动发展 先期应开展投资较少的培训项目,通过贷款或积累一定资金后,再开展投资较大的培训项目,由小到大,滚动发展。如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从餐饮、服装等投入少的培训开始,滚动发展到汽车、摩托车、通讯、电子技术、空调与制冷、美容、美发、家电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建筑装饰、模具加工等10大类40余种培训项目,培训学生人数常年保持在3000多人。3.组建职教培训集团 同类学校应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投入较大型的项目,如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建立培训中心,资源共享并形成良性循环发展。4.校企联合办学 由工厂或企业提供必要的设备或资金,帮助学校开展现代技术培训。学校为工厂培养经过培训达标并获得劳动准入资格的合格人才,使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