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员工培训的新趋势(2)  
(发布日期:2006/6/9 8:13:02)
  浏览人数:263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三、全球性心智模式培训 


    全球性心智模式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拓宽个体的思路,以便超越过去那种本地区的狭隘眼界,从而形成一个可以包容全世界的心理图式。尽管这种培训常集中在管理者身上,事实上对普通员工/外派人员也同样具有可适性。全球性心智模式的培训有下列三种主要方式。

    1.利用公司回派人员的作用

    回派人员是指在外派到期后,从所在国返回公司总部的管理者或员工。由于这些人员一般具有较好的全球性视野、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和良好的外语能力,对公司形成全球性心智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大量证据表明,北美和欧洲的跨国公司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回派人员。

    在运用回派人员经验时,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研讨会。在研讨会中,这些回派人员可以给公司那些即将外派的管理者和他们的家庭传授海外生活的经验和实践。所以,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这种形式的研讨会至少有两方面的优点。第一,给国际外派的候选人提供在标准的跨文化培训中很难提供的内容,如国外分支机构关键人物的角色、配偶的工作机会等。第二,给国际外派管理者和他们家庭提供一定的见解和态度,如有较强的自我依赖性。

    这种方法同样运用于从未出国的员工形成全球意识思维。通过回派人员有组织地给母公司同事和下属传授他们的跨文化技能、经验和洞察力,公司就会形成“全球性思考,本地行动”的企业文化。

    2.海外实地实习

    由于国际派遣费用通常太高,以至于在一些公司中这种方式仅限于一部分执行官和有潜力的员工,对那些一般的员工,培训他们的全球性心智模式,短期实地实习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实地实习的核心思想是把员工置于本国亚文化圈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应适可而止,既能保证员工学到当地人们的行为方式,又不至于让宝贵的时间从工作中损失。一般来说可设计为为期一周的跨文化实地实习。这种方法本身具有模拟性,能使涉及此培训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沉浸于国外的文化”,而他们必须在陌生的环境中有效整合不同的社会系统和功能,处理文化多样性,因此能帮助员工形成所谓的全球性领导技能,如减少主观偏见、拓宽视野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3.评价中心技术的运用

    同其他管理工具相比,评价中心技术由于时间长、费用高通常不被许多公司采纳,但评价中心技术具有很多优势,除了传统的人员选拔、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外,评价中心还能够给管理者提供海外派遣的态度信息、确立企业全球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员工的全球性心智模式。

    近年来,人们设计了特殊的评价中心技术而应用在国际商业派遣中,多文化间评价中心(Intercultural Assessment Center,简称IAC)就是其一,其方法是运用许多跨文化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国际谈判模拟来测量候选人对不确定的容忍度、目标导向、交际能力和元沟通技能等,以此来评估外派候选人的多文化胜任能力。

    目前,一些欧洲跨国公司已经开始采用此类评价中心方法作为公司跨国管理项目的一部分,如DaimlerChrysler Aerospace两年一次的国家评价中心技术用来选拔和培训海外派遣的候选人。在国内有良好业绩且具有潜力的年轻管理者由他们的上级题名参加这个项目。

    参加评价中心评估后,候选人收到关于他们自身国际派遣上的优势和缺点的详细反馈,根据反馈,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具体培训项目以符合这些管理者的具体需要。候选人再次要求参加为期18个月的管理培训项目,包括跨文化沟通、自我意识培训和国外项目分配等。培训项目后,候选人参加第二轮的国际评价中心来评估他们的学习过程,那些在该过程中胜出的管理者将指派为公司海外公司主要位置的候选人。

     这种两年一次的国际评价中心技术能给参加评价中心的人员提供全球下的视角。当公司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参加这样的评价中心技术时,一个真正的国际导向的企业文化也就形成了。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