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应成为企业奖励先进的主要方式  
(发布日期:2006/6/24 8:13:29)
  浏览人数:368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开展评先奖优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带动后进,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是否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行奖励的方式。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对劳模、先进往往只注重物质奖励,并逐年“水涨船高”,而忽视了精神褒奖。这是一种没有远见的企业行为。笔者认为,从企业和职工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对劳模、先进最好的奖励办法是把物质和精神“合二为一”,即:奖励“培训”。说物质,培训需要钱;说精神,员工通过培训,“充电补脑”,实现了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工作质量必然会得到提高,企业也是有利益的。这本身也是一种“双赢”行为。

    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第一生产力”的产生,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认识科学,运用科学,掌握科学,从而创造生产力。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注重学习和提高,努力使自己的基础知识面宽些再宽些,使自己的基本技能提高再提高。无论对谁,对钱物的欲望可能永远都不会满足,“发得越多越好”的心理永远存在。而把培训当作奖励,他们会觉得企业在培养自己、重视自己、使用自己,进而达到激励和稳定优秀职工的目的,这是有限的钱物难以做到的。这是其一。其二,现在新旧知识更替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领域更新周期甚至不到5年。这种更替频率的加快,也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在危机感的压迫下,企业职工不断地感到“能力危机”和“本领恐慌”,他们渴望得到更多更有效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企业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劳模、先进奖励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无疑比奖钱奖物更重要,而且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学习日渐成为一种高效、持久产生作用而且能够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行为。成功的企业都已经把培训作为企业发展、参与竞争、培养人才的重要策略,提倡营造一个学习型企业。据说在美国和日本的企业中,90%要编列常年的培训与发展费用,法国对员工的奖赏则更多是培训培养式的知识激励和精神激励。从国内来看,我们在很多媒体上也欣喜地看到,武汉钢铁公司等一批优秀企业,近几年都十分注重将劳模和先进送到高校深造,或是进行专项技术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愿“奖励培训”能够得到国内广大企业的认同,并迅速成为广大企业奖励劳模和先进职工的主要方式。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