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将优化服务融入管理工作 
(发布日期:2008/4/26 10:33:26)
  浏览人数:312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近年来,湖北省仙桃市民政局在规范社会组织行为过程中,努力优化管理手段,通过热忱的、人性化的服务来推动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取得了实效。

自我加压带上“紧箍咒”——制定工作规范,提升服务水平

仙桃市民管部门认为,社会组织存在于各行各业,在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规范自身行为,尽力提高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不能好心办坏事。为此,民管部门自我加压,给自己带上“紧箍咒”。根据两个《条例》和相关规章、文件,制定了《登记工作规范》、《年检工作规范》、《财务审计工作规范》,明确提出在各个环节应做什么工作、需要多长时间、如何向下一个程序转移等,用这种近乎机械化的操作方式,使每名工作人员都明确各个程序和要求,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了解掌握信息,转变服务方式

工作中,仙桃市民管部门十分注意转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建立社会团体换届登记记录。基层社团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导致章程中规定的换届等重要事项经常容易被遗忘。为此,民管局专门制作了登记本,详细记录每个社团章程中规定的换届间隔时间及上次换届时间,在按章程规定应换届的前一个月,民管工作人员专门电话询问或提醒。

  上门了解需求,就地指导。仙桃市驾协因会员众多,开一次代表会很不容易。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民管工作人员主动向其提出:可以由协会领导层先行议定议题,再交由各工作委员会召开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最后将各“工委会”讨论后形成的决议进行表决。仙桃市的一些民办学校,在前几年财政部门停供票据后,一度无票可用。民管部门了解后,主动与税务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为民办学校使用社会组织统一发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方便学校,还与地税局沟通,把票据领到民政局,民办学校需要时一个电话,主动送上门去。

  通过专项资金资助、扶助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经过积极争取,每年把近30万元扶贫培训款和安置培训费投给经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职业培训学校,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能较好发挥带动一方一业发展的作用,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更多的农村想学一技之长的青年和退伍士兵,促进了这两类社会团体的发展。仙桃市长城计算机学校最初只是一所不出名的职业培训学校,得到资助后,现在一跃成为全市排名前三位的学校。

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政府支持。近几年,为了支持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仙桃市民政局争取市政府出台了两个相关文件;市政府还承诺,对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的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分别给予挂牌鼓励、通报表彰、推荐其参选市级及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激励举措。仙桃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长付立新,不仅自己所办企业成为纳税大户,而且积极利用协会这一平台,为协会会员提供各种信息,受到社会好评。当地的张沟养鳝协会会长陈江启,带动协会会员和村民共同致富,被誉为“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典型。这二人都被市委、市政府推荐当选为市人大常委。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社会组织中,有4人当选为市人大常委,6人成为市政协常委,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有31人。

不用低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服务意识

很多人认为,登记管理机关理应以登记管理为主,至于服务,人家提出申请,不拿不卡不要,尽量去办就行了。但是,仙桃市民管部门提出,这与中央关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相符,与民政自身的要求不相符。不拿不卡不要只是最低标准,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能用这个最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向民政人的楷模周国知学习,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件小事做起,牢记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急社会组织所急,想社会组织所想,坚持做到几点:一是拓展工作渠道。在对社会组织年检时,针对以往每个社会组织参加年检要跑三遍的问题,开通了网站,相关表格可以从网上下载,可以少跑一遍,在还不具备网上年检条件的时候,起到了方便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举一反三,将提交成立申请的社会组织应提供的材料打印成清单,实行“一站性告知”。二是经常到社会组织中调研,为其排忧解难。如民管工作人员在调研时

发现许多社会组织建立的规章制度五花八门,于是综合制定了一套5份制度,发给各社会组织参考。三是积极参与社会组织互动。凡社会组织举办的会员(代表)大会、年会、联谊活动,民管部门都派人参加,既推进了社会组织重大活动报告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也起到了与这些组织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作用。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