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保持清正廉洁 
(发布日期:2008/4/26 10:33:48)
  浏览人数:708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是党和人民赋予人民公仆的神圣职责。清正廉洁,是一种政治信用,是各级领导干部起码具有的政德。清正是为官之德,廉洁是民心所向。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中,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幸福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和公务人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清正廉洁,无私无畏。

  保持清正廉洁,最根本的是把握好手中的权力。权力是用来为党、为人民办事的,而绝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党员干部能不能把握好、用好手中的权力,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作为“班长”,第一把手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在某些领域和某些方面,腐败现象仍然很严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既要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又要抓紧当前工作,特别要注重依靠体制创新和加强制度建设,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现象,绝不让腐败分子在党内和公务员队伍中有藏身之地。

  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为政清廉,就要在思想上强化“小节”意识,行为上防微杜渐。清康熙年间一名叫张清恪的官员,他被提升为督抚时,亲朋好友送来贺礼,他一概拒收,他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可见防微杜渐是防止腐败的关键。“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原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乐毅在悔过书中写道:“我的堕落就是从‘不矜细行’中开始的。”他由起初的“送礼不要,请客不到”,逐渐“盛情难却”地收受财物,进而发展到“来者不拒,习以为常”,最终滑进了腐败的深渊。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是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的基础。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学习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廉洁从政的先进典型,明确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东西是不好的,哪些是应该提倡的、哪些是应该抵制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学习经济、法律、科技、历史等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阳光是腐败变质的消毒剂,监督是清正廉洁的保护伞。“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古代清官包龙图说:“法立奸胥畏,官清凭素心。” 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勇于欢迎监督,在行动上真诚接受监督,闻过则纠、有错即改,使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成为自己拒腐防变的重要屏障。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远离腐败深渊,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