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人寿进驻江门保险市场竞争加剧 
(发布日期:2008/5/9 9:43:50)
  浏览人数:371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
中外保险公司加速跑马圈地,抢滩江门市场。截止目前已入驻江门市的保险市场经营主体达25家

  在保险业全面开放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07年GDP突破1000亿,作为珠三角经济圈成员之一的江门,也因为后发优势明显而成为吸引中外资保险企业驻扎的沃土。中外保险公司加速跑马圈地,抢滩江门市场的脚步在不断加快:友邦、泰康、新华、太平、中德安联、信诚、中宏、合众等相继抢滩江门安营扎寨。记者获悉,5月14日,意大利忠利保险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合资寿险公司——中意人寿江门营销服务部也将正式挂牌开业。截止目前已入驻江门市的保险市场经营主体达25家,其中寿险12家、产险13家;另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4家。江门保险市场的竞争硝烟弥漫。

  江门中意

  竞争激烈,做大蛋糕是根本

  业界认为,中外资的角力逐渐渗透于保险的各个领域,“圈地圈人”的背后意味着保险行业竞争日益向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演变。中意人寿等保险机构的入驻在为江门市场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将加速保险业格局的变化,对此,中意人寿江门营销服务部机构负责人黄润松也坦言,中意人寿入主江门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小,但江门的保险潜力还很大,作为一家新进驻的公司,其新理念、新特色、新元素一定会为市场带来新的良性竞争机会。中意人寿不是来分“蛋糕”,而是与同业一起做大 “蛋糕”,使公司和保险市场都能在健康良性的轨道上发展。

  黄润松分析认为,2007年,江门市保险业累计保费收入33.49亿元,同比增长37%;寿险保费收入24.71亿元,同比增长39.34%。

  江门的经济总体发展在珠三角虽只能算中等,但保险业在江门的发展却超越了当地GDP的发展:不论从代理人的存量、保险公司的数量、市民的购买意识理财观念等几个方面而言都有较大发展潜力,究其原因是因为侨乡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使当地居民的保险购买力并不低。数据显示,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寿险市场需求将增加,而在6000至8000美元时,寿险的购买力将有“飞跃式增长”。目前,江门的保险深度(保险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仅为2.65%、密度(人均保费收入)为569元/人,这和周边城市如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还有一定差距,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另外,江门是各大保险公司进驻较早、竞争较充分、培养人才较多的地方。除国寿以外,平安、AIA、安联等曾经在当地建立过上千人的代理人队伍,增员还是有一定的空间,保险从业人员的收入在当地还有一定的比价优势。

  黄润松说,这样的一个市场对于中意开发地级市的保险市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张“我中意”

  对于关心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人们一定不会忘记,2005年中国团险业务大门刚开,中意人寿就得到了中资股东中石油的大力支持,向中石油签下了200多亿元团险大单,中意人寿就此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合资保险公司,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因此,中意人寿进入江门自然引起同业及市民的关注。

  据了解,经过紧张筹备,江门中意人寿已于2008年3月得到批准正式经营业务,5月14日将正式挂牌开业。黄润松表示,江门的良好的保险环境使我们有信心将中意人寿建设成为具有本地竞争优势,外资一流水平的主流保险公司。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让江门行政区每个家庭都至少拥有一张“我中意”的中意保单;依托公司雄厚的实力及专业的业务体系建立当地保险行销人员及团队主管收入新标准。这是江门中意人寿奋斗的具体目标。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寿、平安、友邦等公司占据了新单保费收入的前几名,而信诚、安联等近年进入江门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速度也不可小觑。对此,黄润松指出,凭借忠利集团170多年的保险经营经验和中国石油集团对国内市场的深刻了解和认识,以两大股东强大实力为后盾,中意人寿在中国市场不断取得令业界瞩目的突破,保费收入节节攀升。在2007年,中意人寿广东省分公司新单保费收入在广东省外资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一。这是我们的优势和凭托。江门中意人寿将根据省公司的经营思路和江门市场的具体特色,以“诚信为本、客户为尊、专业为基、创新为魂”为经营理念,着力在品牌的建设,人才培训、差异化创新经营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树立公司品牌,传承中意文化,举办高水平客户服务活动来开拓市场;以系统的培训、严格的管理及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及奖励机制建立高素质的专业行销队伍,打造知识型保险公司、知识型保险代理人、知识型的保险企业家,从而占有和扩大市场;以正确的销售观念、理财观念、引导代理人的销售,科学发展、好字优先,合法合规经营,力求为客户提供专业、高附加值的服务。江门中意人寿未来将以江门为中心,辐射五邑,争取早日以更完善的网点服务当地的客户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