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的30年回首与瞻望(下) 
(发布日期:2008/5/12 11:51:40)
  浏览人数:591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江泽民同志从1989年的政治风波以后历时13年主持中央工作,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在思想路线的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有论者以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已经涵盖,不必再作概括。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党的传统是: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不停顿,理论思考、理论提炼、理论概括、理论建设也不停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然属于改革开放的年月,但是改革开放时期还可以作若干阶段的划分。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的13年的改革和建设任务是1978年以后任务的继续,有一以贯之和继承的一面,同时有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的战略和重点工作,有邓小平同志作为战略家已经构思设想,而由于改革开放前期的解决经济发展任务的急需和沉重,使得有些工作诸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完成得还不到位、不理想,在江泽民主持工作阶段,则在党建和精神文明方面有长足的推进和创造;还有邓小平时代没有碰到的诸如苏联解体以后冷战结束的国际背景、信息高速公路形成规模对经济发展方式和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我国走出“短缺经济”以后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新阶层形成规模对党的认同出现的新情况、经济高速发展以后城乡和地区等发展不平衡扩大的情况等,都是邓小平时代所没有碰到的。这些现实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就成为这个时期解放思想要思考的前提和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个时期共产党人在指导思想层面的最重要成果。其中,这个思想成果的认识论基础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理论界有人将毛泽东概括的思想路线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邓小平概括的思想路线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将江泽民概括的思想路线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我认为反映出我们党思想路线理论建设的成果。应该说,这三个说法是一致的,是一以贯之的。倘若作一个哲学的解读,解放思想体现出“思想维度”,实事求是体现出“空间维度”,与时俱进体现“时间维度”,思想路线显示出丰富的哲学内涵。我以为,这种说法还是有其价值的。毛泽东同志强调实事求是,主要因为针对王明照搬苏联经验来指挥中国革命造成损失,而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空间维度)来形成战略、战术,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实事求是”前加了“解放思想”,强调从“左”的教条、从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中解放出来,其意义不必多言(思想维度)。而江泽民从执政党要适应变化的实际,从苏东教训和一些大党老党的垮台,强调了与时俱进(时间维度),也有相当的针对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十二个字,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形成思想路线的三方面的内涵,而解放思想是思想路线的思想之魂,表现出共产党人不拘泥于已经获得的实践成果和思想成果,继续奋发有为、不断开拓前进的风格和意志,对当前具有实际的针对性。

  这个时期,我们党解放思想的首要成果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底、90年代初,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社会主义失败论”甚嚣尘上,江泽民同志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而且将邓小平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思想,付诸于实践。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省部级干部结业典礼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202页)将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在党的决策层加以实施。十五大对股份制作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中性判断,开始实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所有制格局;分配方面实施按劳分配为主、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并第一次较全面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内涵,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基本制度有了极大的思想观念的解放。

  其次,提出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7月1日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江泽民文选》第三卷,第286页)还说,新阶层中经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可以允许入党。新阶层中包括私人企业主,这一决策,在社会主义的执政党理论和实践中首创了入党标准的范围扩大的大胆做法。

  再次,对外开放方面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理念的战略。并在有人对加入WTO存有疑虑,以为是“加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俱乐部,会吃亏”的情况下,勇敢地迈出了加入WTO世界经贸组织的步子。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地对外开放,并强调在引进来的同时,有条件还要走出去,更高水平地对外开放。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纪念建党82周年的讲话中对江泽民同志在主持中央工作的13年中的创新理念和举措作了十方面的概括和评价(人民日报2003年7月1日),这集中表现了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成果。
  
  (四)

  党的事业如同接力赛,一棒接着一棒。理论建设也在继承好传统中不断有新创新。解放思想为主要特征的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是党的传统和法宝。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情况下牢牢地高举这面思想的旗帜。

  解放思想是十七大主题之一,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十七届二中全会又一次强调解放思想。我以为,解放思想从1978年的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以后,我们讲了三十年,实践了三十年,如今,我们继续重提解放思想,它是我们迈上新征程的一个新号角。

  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卓著的成果。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入世界前四,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世界第三,工农业主要产品总量名列世界前茅,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民主法治建设顺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然而,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十分严峻,经济深层次运行中的新难题,与国际经济融合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改善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课题,公民民主意识提升后对制度安排和法制建设的新要求,等等,都需要我们有新理念、新思路、新对策,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更为有力地推进现代化事业。

  解放思想往往与坚持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十六大以后同样如此。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理论界出现坚持改革方面的争议,主要不是要不要改革,而是如何把握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有的认为如今的“市场化”太多了、“国企改革国资流失了”,有的则认为“改革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化不到位”等。针对新的争议,2006年3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上海代表团团组审议时,提出解放思想和坚持改革的重要观点和意见,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要坚定不移,同时要强调改革的科学性和统筹性,还要注重构建和谐社会,让改革开放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思想对改革开放的推进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解放思想?为什么说解放思想依然是我们迈向新征途上的新号角?笔者认为:

  解放思想之所以是新号角,首先,获取新经验需要解放思想。我们是在取得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的情况下提出的。常理认为,凡进入困境情况下,人们要改变现状,就会突破传统思维和方法,寻找新的路子,开辟新的天地。现在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了,世界不少国家正在加紧学习我们的经验,再提解放思想,就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不满足已经取得成果的这些经验,不满足现状,不背成绩包袱,有继续开拓的更大志向、更高理想和更高昂的精神状态。

  其次,应对愈来愈多的风险需要解放思想。我国的经济在高位运行,加入WTO、走过过渡期后,中国经济与世界亲密接触,与国际经济具有很高的相关度。于是,挑战来了,经济发展中的变量增多,与各国的经济交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是机遇,我们在配置生产要素是可以用好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市场;而各自的毛病和困境则会互相感染、相互影响,比如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居然也会影响我国。这就警示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处在经济发展的高位,高处不胜寒,不能高枕无忧,要有忧患意识;同时,也不畏惧高位的风险,懂得“无限风光在险峰”,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时刻准备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第三,多元利益诉求和整合需要解放思想。我们的改革已经迈过“单兵突进”、进入综合配套发展的阶段,利益的协调、统筹、整合变得越来越复杂。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常引发各方面利益的变动,所谓“牵一发动全身”,是改革过程中发生的常事。而且,人们生活水准和民主意识提高以后,对自身利益关系的敏感度提升,维权意识增强,各种利益诉求和协调常会成为各级领导的“烦恼”。改革方案的科学性、统筹性、协调性和普惠性的要求极大地提升,其中的老思路、老办法,常常过去有用,而时间隧道已经进入21世纪,不解放思想,它就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任务的需要。

  第四,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上做文章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精神状态和观念的转变,是鼓励人们干事业要有一股气,一个劲,“敢为天下先”。市场经济发展<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