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比技术重要 政策导向决定TD产业成功  
(发布日期:2008/6/5 9:36:38)
  浏览人数:1044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三大部委的官员的这些言论,可以视为目前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决心,而表示了中国政府铁了心要在中国实施TD-SCDMA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胡总书记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面共同推进TD-SCDMA与韩国的合作事宜。而从2G时代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的GSM完胜CDMA的战例,充分证明了中国所推进的TD-SCDMA标准在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可行性。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以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欧洲企业为阵营,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刚投放市场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在研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比较成熟的制式有泛欧GSM ,美国的ADC(D-AMPS)和日本的JDC(现在改名为PDC)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些数字系统中,GSM的发展最引人注目。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

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以高通、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阵营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出现源自于人类对更高质量无线通信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的需要而研究开发出CDMA技术,其思想初衷是防止敌方对己方通讯的干扰,在战争期间广泛应用于军事抗干扰通信,后来由美国高通公司更新成为商用蜂窝电信技术。1995年,第一个CDMA商用系统运行之后,CDMA技术理论上的诸多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CDMA的优势主要在于:

(1) 系统容量大:理论上,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情况下,CDMA移动网比模拟网容量大20倍,实际使用中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要大4-5倍。

(2) 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在CDMA系统中,用户数的增加相当于背景噪声的增加,造成话音质量的下降。但对用户数并无限制,操作者可在容量和话音质量之间折衷考虑。

(3) 通话质量更佳:TDMA的信道结构最多只能支持4Kb的语音编码器,它不能支持8Kb以上的语音编码器。而CDMA的结构可以支持13kb的语音编码器。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通话质量。

(4) 频率规划简单:用户按不同的序列码区分,所以不相同CDMA载波可在相邻的小区内使用,网络规划灵活,扩展简单。

(5)建网成本低:CDMA技术通过在每个蜂窝的每个部分使用相同的频率,简化了整个系统的规划,在不降低话务量的情况下减少所需站点的数量从而降低部署和操作成本。CDMA网络覆盖范围大,系统容量高,所需基站少,降低了建网成本。

CDMA数字移动技术与现在众所周知的GSM数字移动系统不同。模拟技术被称为第一代移动电话技术,GSM是第二代,CDMA在技术上的确比GSM先进,它出身军工,号称是属于移动通讯第二代半技术,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辐射更低。对运营商来说,CDMA的频道容量是GSM的2~3倍。他唯一的缺点就是DMA的专利过于集中在高通公司手中,而高通推行的高专利费的政策使得CDMA的成本远高于诺基亚、爱立信等多家企业共同开放合作推动的GSM。

CDMA与GSM之争就是移动通信2G技术标准的阵营之争,CDMA标准是以高通、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阵营,GSM标准是主要以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欧洲企业为首的欧洲阵营。

目前,213个国家和地区的690家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使用的是GSM技术,全球GSM手机用户数已突破20亿。使用GSM系列技术的消费者占全球手机用户的82.4%,占全球人口的29%。推动其快速成长的是亚洲、非洲和南美地区的市场。在GSM的第二个10亿用户中,有82%的人来自这些新兴。其中,中国是世界第一大GSM市场,拥有5.4亿用户;俄罗斯、印度、美国分列第二到第四位,分别拥有1.5亿、0.8亿和0.8亿用户。使用CDMA标准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分布在北美、南美和亚洲,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美国都已建有CDMA商用网络。在美国和日本,CDMA成为国内的主要移动通信技术。在美国,10个移动通信运营公司中有7家选用CDMA。韩国有60%的人口成为CDMA用户。

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GSM技术标准,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国这个10多年增长最快的通讯市场选择GSM而不是CDMA,对于CDMA阵营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1994年7月中国联通成立后,中国决定一步到位上2G通信技术,联通和中国电信移动部(中移动前身)也在GSM和CDMA中权衡。摩托罗拉认为中国肯定会选择单独上CDMA或至少两种制式并存,不仅是因为其技术优势,而且中国的近邻韩国和日本都选择了CDMA制式,出于文化和市场相近原则,摩托罗拉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也会选择CDMA。但是CDMA技术比GSM技术要复杂得多,相比之下,GSM技术的商用更为简单,1990年GSM成为欧洲标准后,第二年爱立信等就建成了第一个GSM通信网。在GSM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之后,GSM的摊薄成本更低。中国一开始没有选择CDMA的最大因素是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而不是技术原因。主要问题出在CDMA的专利过于集中在高通公司手中,而高通推行的高专利费的政策使得CDMA的成本远高于诺基亚、爱立信等多家企业共同开放合作推动的GSM,这一点使GSM的商用速度远远超过了CDMA。中国政府正是看到GSM的成本更低,受制于人的风险也更小,而且其网络优化进度也因其率先大规模建网而领先于CDMA,所以选择了前者,而事实证明,中国当时选择GSM技术标准是明智的。后来中国联通再上CDMA,则是6年后中国为加入WTO所做的妥协。直到今天CDMA的成本还高于GSM很多,其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高通收的专利费高,设备商、终端商,甚至入网检测环节,高通都要层层盘剥,产业链下游企业情绪都不高。每台CDMA手机高通大约要收8美元,厂家利润都没这么多;另一个原因是用户少,无法摊薄成本。联通的CDMA手机为了这高昂的专利成本是越做越痛苦”。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