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州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见闻 
(发布日期:2008/12/17 17:46:35)
  浏览人数:246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12月9日中午,甘州区大满镇党委政府会议,200多个座位被一些土瓦工挤得满满当当,来自市建筑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正在讲授《瓦工》,该镇230多名土瓦工在老师边讲解边实训的情况下认真聆听。一场覆盖甘州区各村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正在该区的乡村会议室、温室大棚、现代牛舍、环保猪舍、各类专业合作社里如火如荼地开展。

 培训:千名骨干实施

 12月9日,正在参加大满镇瓦工培训班的新华村六社54岁的农民刘新华说:“自家的12亩地去年以每亩160元租赁给人耕种,自家凭30多年的瓦工手艺在建筑工地打工挣了2.5万元,在城里租房住,听说镇上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合格后,要发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技能鉴定等级证书,就赶来学习,等级证书拿到手后,建筑工地才敢让干大活,工资也高几十元。”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究竟要如何开展、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甘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洪德说:“要满足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农民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培训什么技术,务求培训的实用性、实效性、系统性,力争让更多的农民熟练掌握一门新技术。” 该区为满足农民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需求已培训农、林、水、牧、农机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308名,培训村社干部1614名,为实施大规模培训提供了骨干力量。

 技能:分专业抓示范

 “要把叶子打扫出去进行深埋,因为旧叶子有病菌,影响葡萄生长”。12月8日,在长安乡前进村唐银年的红提葡萄大棚里,下派的科技副乡长白仕珍正绘声绘色地讲解着红提葡萄后期管理,大棚里围满了听课的村民,村民杨建兴今年刚种植了2棚红提葡萄,对这样的现场培训非常欢迎,他说村上通过4个专业合作社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我们一定要通过培训熟练掌握日光温室和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为了准确掌握劳动力资源需求,甘州区各乡镇逐村逐户开展摸底调查,为全区18至60岁的30万名劳动力建立了培训档案。根据调查结果,分门别类确定了日光温室、奶肉牛养殖、加工番茄、农机维修、瓦工等重点培训内容,并增加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计划。“农民需要什么技能解决什么问题,区上就通过培训解决什么问题”,该区组建了由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致富能人、种养大户组成的区乡两级劳动力技能培训师资库,确定了十号村养殖基地、杰灵养殖专业合作社、等40个培训示范基地,下派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分专业对农民进行技术示范、现场培训,较好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

 任务:聚集合力抓落实

 12月8日,上秦镇金家湾村会议里,火炉子上茶壶开得热气腾腾,村民们正聆听着养牛技术,一位村妇正问自家五六个月的牛娃子经常吐怎么办?在大满镇城西闸村朱兴城家的葫芦大棚里,前来学习种植技术的村民们正现场学习温室种菜技术,谈起培训的目的。村支书张玉春说打算在全村50棚温室大棚的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农民掌握了种菜技术在种100棚,达到户均一棚促进农民增收。谈起参加培训的感受,城西闸村民们说:“以前这样的培训也在搞,但常常只是让大家坐在会场里听听就散了,完了走进自家大棚却还是不懂怎么操作,效果没有这么好。”该区根据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安排部署会议精神,根据培训项目任务,聚集合力抓落实,区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实施责任单位由15个扩大到29个,先后召开2次责任单位负责人工作会议,将31项培训项目细化分解到责任单位,并将“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等培训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合,全部整合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培训资金、内容、对象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考核。把培训班办到乡镇、村,办到农民家门口,使农民省心、省力、省钱,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