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丹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 
(发布日期:2009/1/5 17:23:39)
  浏览人数:309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取经”回来巡回宣讲话发展,优秀村官交流治村经验,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开展培训,科学种田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普及法律常识培训遍地开花……虽然是寒冬季节,但山丹县各冬季农业产业基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劳动力技能培训热潮涌动,给焉支大地注入了许多生机与活力,正在为成千上万的农村劳动力插上高飞远翔的翅膀,也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取经”回来忙宣讲 


  李桥乡东沟村党支部书记王财参加县上组织的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组,学习归来之后的他进行认真思考,为全村群众作了一场全村经济发展形势的报告,并与两委班子和全村群众反复讨论,确定立足本村比较优势,发展脱毒马铃薯、高原夏菜、双孢菇三个优势产业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的总体思路,并立即分工,邀请县、乡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培训指导。和王财一样,该县派出的赴山东寿光、江苏江阴等地培训学习的86名由农业服务体系专业技术人员、优秀村干部、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经营能手为主的本县农业“土专家”、“田秀才”“取经”回来后,活跃在产业基地、村村社社,结合学习考察和本地实际,开展宣讲活动,为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助力。自10月份以来,该县已通过各种渠道组织460多名产业化带头人赴县外考察学习,召开致富能人经验交流报告72场次,确定90多名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创业能人、种养大户、优秀村干部组建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务工创业致富能人等六大宣讲团,分赴全县8个乡镇110个行政村开展宣讲辅导,为劳动力培训工程营造了浓厚氛围。 


  农民“点菜” 专家“下厨” 


  “大棚葡萄棚里的葡萄秧苗为啥突然发黄了?”“如何做好冬季养护,提高来年的产量?”……针对清泉镇西街村大棚红提葡萄种植户提出的诸多问题,该镇科技副镇长、林业工程师李建军,县林业局驻点技术员张丽为种植户和打算发展大棚葡萄的农户进行实地培训,让种植户心中的疑惑一一得到释解。农民们高兴地说:“这种让‘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方式,对路子,听得懂,很实用。” 


  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过程中,该县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青壮年农民、种养殖大户为主要对象,抽调由120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和86名“土专家”、“田秀才”、经营能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培训队伍,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群众所想所盼,所需所难,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根据群众需求,共确定106项实用技术作为重点培训内容,编印培训教材,实行“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方式开展培训,农民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农民点什么,就培训什么。这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但切中了农民的“脾胃”,而且让培训入耳、入脑又入心,受到群众的普遍赞誉。 


  问计于民求实效 


  “我认为在培训中要根据人员素质和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培训真正取得实效……”这是大马营乡前山村的养殖大户葛成爱写给该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这是该县为进一步将培训落到实处而进行的问计于民、问计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一个缩影。 


  通过培训,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是山丹干部群众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一致认识。培训实在不实在,谁最有发言权?当然是基层干部、受培训的农民和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技术人员。为此,山丹县问计于这些群体,并积极研究和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通过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培训计划,使培训更加切中要害,更加与农民的需求对接,最终使培训的内容切合三项内容:对农民进行科学种田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法律常识普及,让农村劳动力在乡务农懂得科技知识,外出务工拥有一技之长,又能依靠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培训中,不断按农民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努力做到因地制宜:一类地区着重开展日光温室栽培、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培训;在二类地区着重开展以双孢菇种植、垄畦沟灌节水技术为主的培训;在三类地区开展以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双低油菜新技术以及地膜覆盖技术为主的培训。在分行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依托建成的乡镇劳动力培训市场和注册的“丝路硬汉子”等特色劳务品牌,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就业”的模式,在城郊乡镇大力开展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烹饪为主的专题技能培训,在沿山乡镇大力开展大中型工程机械驾驶、土建施工、缝纫、计算机为主的专题技能培训。 


  培训办到家门口 


  在东乐乡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记者见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焊接技术的西屯村村民黄廷展。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干焊接工的黄廷展告诉记者,自己参加这个培训班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要拿个专业技术资格证,以后打工不愁没地方去;二是拿到这个证以后可以把工资从每月2500元涨到4000元左右。他兴奋地说:“没想到政府把培训能办到家门口,真正是为咱农民考虑。” 


  把培训办到家门口,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省了费用,群众对政府有感激不言而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培训方式上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劳动保障部门一家抓培训,改变为由组织部门牵头,动员社会有关部门联手抓培训;由原来培训都要到城里或乡镇所在地办班学习,改变为在乡镇、村里、基地等地设立培训点,就近办班培训,一切以方便农民为前提,那里需要培训就在那里办班。有些农民白天没有时间参加学习,就在晚上办班上课。这样的培训,既大大减少了农民开支,节约了农民宝贵的时间,而且大大方便了农民学习,随时随地可学,所以深受农民欢迎。同时,由原来培训时大都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改变为注重各种实用技术、技能的学习培训,使参加培训后的农民都能掌握一至两项技艺专长。由原来单一的就业技能学习培训,改变为学习培训——技能鉴定——派遣(推荐)就业一条龙周到服务。 


  科技副乡(镇)长“领衔”培训 


  在劳动力培训过程中,各乡镇的科技副乡(镇)长“领衔”技能培训,可谓是一大亮点,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为了让劳动力培训工程落到实处,真正得到农民的欢迎,各乡镇的科技副乡镇长煞费苦心,并展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工作热情,争当工程实施组织员、村情民意调研员、实用技术辅导员、技能培训联络员和培训成效监督员。位奇镇科技副镇长刘钦组织200多名村社干部和产业化经营带头人现场培训、实地受训,提高了培训工作质量和层次。清泉镇科技副镇长李建军为西街温室葡萄栽培培训基地协调桌椅50套和电教设施1套,深入红寺湖村各居住点对零散牧民群众进行养殖技术培训。陈户乡科技副乡长孟文生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立足本乡产业特色和农民技能需求,协调建立设施葡萄栽培、沙田西瓜种植、奥尔丹牧业公司畜禽养殖等培训示范基地,进行“一技一训、一业一训”。大马营乡科技副乡长费永祥调研提出的强化技能培训10项举措,被县委组织部在全县推广落实。老军乡科技副乡长张忠福为7个村的1400多名群众进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宣讲辅导,为57户种植大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李桥乡科技副乡长汪振荣积极与派出单位市农机局联系,结合实施“阳光工程”,对100多名农机驾驶员进行农机具操作维修技术培训,并组织到实训基地学习。霍城镇科技副镇长伍东,新婚蜜月期间到位工作,为霍城镇落实培训和农业科技项目3项。东乐乡科技副乡长白雪主持制定了东乐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考核标准,细化分解落实培训任务,并为16名包村专业技术人员印发工作日志,强化了对培训工作的考核管理。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