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管理者在什么时候不能称其为管理者呢?答案似乎是,当他或她虽拥有“管理者”头衔,但实际上却未做任何管理工作,或者甚至连任何工作都没做的时候。早在1929年,由于厌恶周围人们的懒惰和毫无作为,加拿大管理咨询顾问赫伯特·卡森(Herbert Casson)写道:“现在,解雇一个无所作为的管理者,并在其位子上放个沙袋,这样做更加安全、更明智,并且利润也更丰厚。”英国行业技能发展机构(Skills Sector Development Agency)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印证了这种观点。
多年以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管理工作就定义而言,是非生产性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两个领域: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鉴于此,许多经济学家将管理者、企业家和资本家归入后一类。尽管马克思主张,这类非生产性劳动应该被消除,控制权应转移到“生产性”工人手里,但出版商兼议员塞缪尔•埃杰顿•布瑞格爵士(Sir Samuel Egerton Brydges)和苏格兰哲学家乔治•拉姆塞爵士(Sir George Ramsay)等其他学者则认为,在确保工人劳动确实具有生产性方面,管理者扮演着重要角色。管理者自己不会创造财富,而是创造条件以使创造财富的生产性劳动繁荣发展。此外,美国科学管理流派对管理者和员工作出了明显区分:前者的任务是计划、组织和指导,后者则按照管理指令执行劳动任务。这个模型强调了管理的首要性,并暗示管理者从事非生产性工作,他们的工作是告诉他人如何提高或尽可能具备生产力。
然而,一项有关工作场合中人类动机方面的大规模研究完全否定了这一看法。这项研究由美国电话系统设备高科技制造商西方电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在上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进行。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Fritz Roethlisberger)和西方电器公司高管威廉姆斯•迪克森( William Dickson)总结道:管理有两个主要职能,一是确保整个企业专注于一个共同的经济目标;二是确保“社会组织保持平衡”。这样才能激励员工为共同目标贡献力量,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罗特利斯伯格和迪克森还表示,管理职能与职位头衔通常关系不大,甚至完全无关。参与影响组织及管理变革、沟通与激励人员任务的任何人都是在执行管理职能。这通常意味着公司内几乎人人都在执行管理职能,因此界定管理者与员工的区别越来越难。日本一位管理作家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在《全球舞台大未来》(The Next Global Stage)一书中甚至主张,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层级划分应被统统取消。理由是,这种划分越来越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另外,在太多的例子中,被冠以管理者头衔的人员事实上并未执行任何管理职能,甚至有时,根本未执行任何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