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好书回顾(经济管理类)
(发布日期:2006/4/29 14:54:11)
浏览人数:
577
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十年好书回顾
1996
《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蒂著/海南出版社
可以比较谨慎地说这本书对推动数字化时代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尼葛洛庞帝提出了比特对原子的替代,认为物质时代世界的基本粒子如果说是以前原子的话,那么构成信息时代新世界的基本粒子则是比特。本书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过他对比特的内涵界定的清晰性和这本书作用的评估需要客观对待,不要过分夸大,要看到在这本书之前盖茨已经出了《未来之路》。
1997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美?保罗?克鲁格曼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及此后巴西、俄罗斯金融风暴相继爆发后,《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成了惊悚不安的人们最乐于捧读的著作。这本颇具“盛世危言”性质的著作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世界可能爆发新的大萧条,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梦魇可能再次来临。反思“正统”经济学,打破“人们头脑中过时的教条”,重新思考“萧条经济学”正是本书的旨趣。出色的文笔、庄谐并具的写作风格、严峻的主题,都值得我们将它列为最近10年最引人注目的著作之一。
《资本主义的动力》布罗代尔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
本书颠覆了“自由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通行看法,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反市场经济的。资本家阶级总是与国家权力合谋,消灭本国与他国自由市场的中小竞争者。布罗代尔晚年最后谈话则揭示了人类进步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自1990年代中期始,中国思想界中争论的各方,几乎都会将本书作为援引的资源。这是因为,类似自由与保守、建构与演进、市场与政府、公平与效率、甚至革命与改良等等当下所关注的议题,都可以在此书中找到至少“一面之辞”。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马克斯?韦伯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
本书批评了当时流行的“经济学看问题的方式”、“经济学排除价值判断”等观点,认为全球经济时代德国的最大危险在于,内部的既得利益者与本民族的敌人联手反对民族的未来。别忘了,今天的中国与韦伯时期的德国有着相同的历史方位。
《动态宏观经济理论》萨金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对于萨金特除了理性预期的工作外,这本书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动态一般均衡的一些模型。这些模型的应用包括:随机最优增长模型、匹配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效用函数中有通货的模型、现金先行模型、汤森的收税中模型,以及交迭世代模型以及利息、货币理论等。本书在宏观经济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进展。
1998
《现代化的陷阱》何清涟著/今日中国出版社
完全借用杨小凯的话:国内很多“经济研究”之所以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并不因为这些经济学家学识不够,而是他们缺乏基本的学者“良心”。20世纪90年代初圈地运动股份化运动中人所共知的大规模贪污,在中国经济学的文献中找不到系统的记录,还是一个不做经济学术研究的何清涟用记者方式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这方面的记载。
《影响力:你为什么会说是?》?美?罗伯特?B?西奥迪尼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本默默无闻、却连续五次印刷的书。一本不仅影响了美国的消费者,还影响了企业的营销策略的书,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的行为揭示那些固定的规律,通过对规律的应用和把握,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别人。这些影响可以是改变别人的观点,改变人们看问题的态度,改变人们对产品的认识,改变人们接受一个理论,甚至通过应用这些人类行为规律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在超市不知不觉就购买了没有事先准备的产品,并且后来发现许多产品并没有什么用途,在参加了小型的聚会后,发现以前不喜欢的人也有可爱的地方,在参加了讲座以后,立刻去购买与讲座有关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知不觉被影响的规律和行为。《影响力》就是这样一本不仅将打猎的学问讲给猎人听,还讲给狼听。 《影响力》提炼了六个基本规律,在每一个现象的总结和规律的提炼后都给读者一个启发,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对的基本策略。该书内容生动活泼,大量生活案例,易读易懂。研究大众行为的一本必读图书。
1999
《麦肯锡方法》埃森?拉塞尔著/华夏出版社
这本书对企业管理界影响颇深的麦肯锡的方法进行了披露。它们就是以事实为基础、结构化和以假设为导向的麦肯锡解决问题程序。再有就是以情况介绍、用图表展示数据、管理好内部沟通、与客户一道工作所组成的麦肯锡推销解决方案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在其中可以品尝到那有些地道的“麦肯锡风味”,因为优秀的追求卓越的麦肯锡人在使人们所熟悉的一些管理概念都具有了独到的、卓越的麦肯锡含义。
《通货紧缩》?美?A?加利?西林著/经济管理出版社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面临通货紧缩挑战时,是这本著作给了中国经济学界国际化的观察视野和基本的理论准备。这本由美国最负盛名的战略投资家撰写的著作首先用详尽的数据表明,物价下跌是90年代后全球经济的主导性趋势,其形成主因是科学技术发展周期,又受军备竞赛减缓、货币政策因素等综合影响。作者还指出,通货紧缩分为“好”的通货紧缩和“坏”的通货紧缩,管理策略也迥然各异。这本著作不论是在通货紧缩挑战严重时,还是通货膨胀浮出水面时,都值得一读。
2000
《信息规则》范里安、夏皮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已经有不少人问经济学家:你对信息经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怎么看?书本上的经济学还有多少作用?
经济学家对这类质问只是报以一丝微笑。因为,早在半个世纪以前,Cowles委员会与兰德(Rand)公司中所聚集的经济学精英们已经用“协同博弈”为今天的信息互联条件下的决策规则提供了分析框架。1972年科斯(R.Coase)关于产品耐久性与垄断之间的关系的论文,对网络上企业之间竞争与定价的意义,可能不会小于“科斯定理”。从80年代至今,当代顶尖的经济学家Varian(中译范里安),Shapiro(夏皮罗),Laffont(拉封特)与Tirole(铁罗)等已经就网络经济写出了一系列论文。理论又一次走在实践的前面。
在《信息规则》一书中,Shapiro与Varian集中了自己与同行几十年的研究心得,专门为英特网上弄潮的决策、管理人员、政府管制部门官员、想了解新经济的学生与大众所写的一本书。
2001
《杰克?韦尔奇自传》韦尔奇著/中信出版社
韦尔奇领导的通用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这本书讲了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韦尔奇的优势在于领导,在管理理念上没有什么创新,不管是无边界经营还是六个西格玛都不是韦尔奇创造的。不过这并不防碍我们从中可以增强对世界最大企业的经营实感。
《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著/上海三联
一本讲述西方企业最高级层次竞争的图书。在中国图书市场中红火了一个不长的时间。随后,修炼就停止了,销声匿迹了,然而,500强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竞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员工的修炼要求。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四个阶段,最初阶段是产品竞争阶段,通过技术,通过垄断原材料获得产品制造能力来领先,第二个阶段就是市场竞争阶段,通过对市场的控制,对客户的研究来实现其利润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管理竞争,通常管理竞争是通过对管水平的提高来控制成本以及提高效率,最高级别的竞争就是人的竞争,人的竞争发生在各个方面,全面体现企业之间的较量和比较。《第五项修炼》就是在企业竞争最高层次上展开的,人的竞争。这本书被许多中国企业误读了。以为只是谈概念,其实,修炼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个可操作的行动,通过认真的阅读来落实到行动中,熔化在血液中才是这本书的精髓与核心。企业管理人士必读图书。
《从优秀到卓越》?美?吉姆?柯林斯著/中信出版社
从基本的两个问题开始研究企业行为,是一种以自然科学的方式来研究社会科学的典范作品。读者读后发出的感慨是,资本主义的跨国企业有今天的成熟,以及卓越的竞争实力不是偶然的,他们有如此严密的发展环节,有符合社会发展的所有逻辑规律,有对人类文明发展不懈的追求和思考,这些足以奠定其今天的成就。优秀是企业与竞争对手比较的结果,卓越是企业自己比较自己发展过程的结果。作者柯林斯的结论是,卓越的企业不与竞争对手比较,而总是与自己的发展比较,从比较中寻找差距,弥补差距,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这是卓越的惟一途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优秀是卓越的障碍。中国以优秀自居的企业怎么可能有百年生命呢?了解西方企业发展,对东西方企业发展比较学有兴趣的读者必读作品。
《我向总理说实话》,李昌平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三农”问题终于被中国各界真正视为一个迫切需要得到纾解的现实问题,而非一个理论问题或仍然可以压后处理的发展中问题,
资料下载:[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