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西部开发的重要动力 
(发布日期:2005/9/14 15:07:51)
  浏览人数:552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西部大开发自启动至今有三个年头了。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并陆续开工了“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几项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但是,西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开发,不仅要有政策,要有标志性工程,更重要的是要有西部本身的大开发、大发展。中央的支持无非是克服西部非主体因素的缺陷,搭建西部大开发的“舞台”,“唱戏”还要靠西部本身。
   
   西部的差距不仅仅是省级数据上的差距,从区域经济学上讲,是作为其经济细胞单元的县域经济的差距。在第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全国2073个县域经济(其中,西部有1075个)的基本竞争力划分出十个等级,即从A级到J级,而西部县域经济的基本竞争力所占份量,在实力最强的A级中只有5%,在最弱的J级中有86.8%。
   
   西部大开发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其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县域经济在西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城市经济在西部比重很小。在行政区划上,西部的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有905个,占84.2%;西部县域人口比例达81.3%。以云南省为例,在12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市辖区只有8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有120个;市辖区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7%;县域人口比例达到86.3%。
   
   在西部,大多数县级财政存在困难,影响到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且“三农”问题也比较突出,县域经济的地位显现得尤为突出。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构成地区经济竞争力。县域经济体现了西部经济的区域特色,是西部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后发优势所在,竞争优势所在,是西部实现赶超战略的力量源泉。
   
   第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大开发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选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施了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现在看来,有三个层面在推进: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县域经济大发展。前两个层面是大区域上的,第三个层面是深层的,也是前两个层面的发展结果。西部大开发应具有前瞻性意识,把第三个层面的工作拿到第二个层面上考虑,并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措施,因此,西部大开发就历史逻辑性地选择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创新、非公有经济发展、市场主体培育上下工夫,抓好县域经济的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把县域经济做活、做大,做强,那么西部大开发就真正地大开发、大发展了。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