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把脉” 
(发布日期:2005/9/14 15:08:11)
  浏览人数:394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与其花力气去争一个项目,不如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改善投资环境。”近日,不少权威人士在此间毫不客气地批评西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缓慢,并指出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性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记者近日在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第18次经济协调会上发现,西南许多地方领导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万分着急。他们苦恼地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包括西南地区在内的西部省份,在国家投资重大项目的带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横向一比较,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正越拉越大。西部地区不但难以引进外面的人才,本地区培养的人才也呈大量外流态势;西部建设特别需要资金投入,但事实上西部地区不但吸引东部资金、外资困难,本地区的资金也出现严重外流情况。 
   
   一些部委领导、专家在此次会议上专门为西部发展缓慢的地区“找病因、开药方”。他们主张,面对东西部发展差距日益加大的现实,西部地区要想赶上东部地区,必须实施跨越性发展战略。国家西部开发办综合规划组副司长赵艾尖锐地指出,西部地区研究经济发展不能再简单地“克隆”中央精神,更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走,食别人嚼过的馍,西部只有率先实现制度的跨越,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大跨越。 
   
   赵艾说,中央大政方针制定后,地方要落实好,必须结合实际推动制度创新。比如西南正在搞南贵昆经济区建设,如果按照以往的思维方式,向东部地区学习借鉴一些现成的经验,结果就是始终跟在别人后面走,这样的话就很难超越东部。然而如果我们在这个经济区搞一些制度创新,率先搞一些既符合中央政策精神、其他地方又没有搞的新举措,如在农村土地流转、国有企业产权、人才流动等方面搞些创新之举,胆子更大一点,就有可能实现跨越性发展。” 
   
   专家们认为,西部要实现跨越性发展,本质的发展动力不在于上几个大项目,而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吸引投资的软硬环境,创造使西部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制度条件和市场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分析认为,过去几年,国家执行了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西南不少地区成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国家重点投入的拉动下,西部经济取得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效果。然而,过分依靠国家政策和国家投入,难以形成有活力的产业结构,将来一旦国家投入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就会立即减缓下来,深层次的结构问题也将暴露出来。 
   
   “西部地区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李京文说,“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不要代替企业和市场去争投资、选项目和分配资源。”赵艾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各地抱着美好的愿望,到东部地区甚至海外举行很多招商会、洽谈会,但效果都不很理想。问题的根子主要出在政府主导配置资源上。政府配置资源在一定范围内解决的是公平问题,不能解决效益问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要让企业家唱主角。” 
   
   李京文说,西部地区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增强政府管理经济的统一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尽快清理和废除不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地方法规和内部文件,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政府应当主要依据统一、透明的法律法规管理经济,而不是靠内部文件,更不是靠长官意志;政府还应运用好信息搜集、处理和发布手段,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引导。 
   
   “政府有责任建立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李京文说,“西部地区政府要坚决打破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地方壁垒,对区内外、国内外各类企业,应当实行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政府在增强依法监管市场的能力的同时,应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排除随意性和不规范的人为管制,以避免在市场监管中产生新的‘规制过度’或‘造租——寻租’的恶性循环。”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