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副总的烦恼  
(发布日期:2006/5/31 8:17:22)
  浏览人数:169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朋友张华(化名)是广东某服装企业副总,能力挺强,但是前日来信,抱怨在企业里面有举步维艰之感,询问我该如何处理这种烦恼事。通过交流,我发现张华面临的这种境况在中国非常普遍,也很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将朋友的烦恼写下来,与同行共享。 
  张华的烦恼 

  张华所在的服装企业(以下简称为A企业)如同遍布珠三角一带的民营企业一般,都是典型的家庭企业,规模中小,企业成立5年,但是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去年,企业老总L女士为了搞活A企业,特地将自己的老乡兼好友张华请过去,任职副总,全面主管从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到广告宣传、形象推广等各方位工作。 

  张华颇为能干,在L女士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大胆革新,勇于探索,以现代企业运作模式为蓝图,制定了一系列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短短一年时间不到,A企业在张华的主管下焕然一新,企业首次从亏损转为赢利状况,效益节节看好。那段时间是张华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张华满怀激情与自信,而老总L女士也对他颇为欣赏,凡是张华提议的建议、方案,L女士基本上没有否决过。张华踌躇满志,打算在A企业里面继续大干一场。 

  孰料,张华“宏大的目标”还没开始实行,他发现企业经营已经偏离了自己所期望的方向。老总L女士仍然对他极为欣赏,张华的意见仍然是大量采纳;但是,L女士在企业人员聘用上与张华分歧很大。张华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那些有经验、有能力的员工,以便更快更好的适应快速的企业需求;L女士支持招人,但更多的是聘用那些亲戚朋友介绍来的员工,对于“外来的和尚”,L女士一直抱有疑虑态度。 

  此外,张华手下的那些员工从来没有将张华当成自己的“顶头上司”或者说是“自己人”,那些手下都是L女士的亲信,有什么想法或观点,这些手下从来都是直接找到L女士,置张华于不顾;一旦L女士拒绝了他们的建议,那么他们就开始“要求”张华出面摆平这件事,张华感觉自己被完全架空了。 

  而且,张华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那些规章制度,从来没有得到好的执行,最后变成张华一个人在“贯彻执行”了。 

  更严重的是,L女士有个表妹也是开服装企业的,成立8年多,真正业绩还只是相当于其他成长迅速的2年多的企业规模;但是由于L女士的表妹能说会道,因此L女士始终认为她表妹的企业运营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并且希望自己的A企业也是按照她表妹的运营模式来操作。张华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木偶! 

  张华想离开A企业,但又有些舍不得,毕竟好不容易才将它扭转过来;而且,L女士也非常诚挚的请求他留下来。何去何从,成了张华面前的一个两难选择! 

  表象分析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张华面临的实际问题,现在我们则来分析一下张华烦恼中的一些表象。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L女士(A企业老总)对张华是非常欣赏的,这不仅因为张华能力强,还在于张华是她的老乡兼好友,是她亲自邀请过来的“能人”。从上文中,我们知道张华每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L女士基本上都是采纳了的,这对张华而言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好机遇,因为老总支持。许多“外来的和尚”之所以不会念经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企业老总不信任。这在张华身上是体现不出来的;即便是张华觉得郁闷,提出辞呈,L女士也是极力挽留的。张华碰到了一个充分信任他的领导。 

  其次,张华能力是较强的。一方面,L女士亲自邀请他过来帮忙;另一方面,张华提出各种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营制度,并在短期内将企业扭亏为盈,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张华能力的突出。 

  第三,L女士和张华在聘用人才方面是有很大分歧的。L女士喜欢用自己熟悉的人,用自己的“亲信”;张华则从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出发,希望从社会上招聘来更多适用的人才,真正实现以“经理人”为主要力量发展企业,壮大企业。 

  第四,张华明显的在用人方面有些欠缺。不可否认,A企业那些员工都是L女士一手招聘进来的,也是L女士的亲信,他们确实觉得L女士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但另一方面,张华并没有在“挽救”企业的过程中,很好的处理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缺乏双向沟通,因此客观上刺激了下属“奔向”L女士。张华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是错误的认为,A公司所有员工都是L女士招聘过来的,也都是她的亲信,自己毫无办法管辖。总而言之,张华在这方面是欠深入考虑的。 

  第五,L女士有些放任下属,譬如张华制定的规章制度,L女士并没有严厉要求执行;下属越级汇报工作,L女士也以平常心看待,甚至有些沾沾自喜。因此,L女士存在故意放纵下属、减免张华权限的嫌疑。 

  第六,张华与L女士对于工作中的事情是缺乏沟通的。作为企业老总,L女士不可避免要承担一定责任,但是主要责任应该在于张华,作为下属的他应该积极、主动的与L女士就各方面情况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出一个合适的方式方法。即便是L女士盲目宠信她表妹的企业管理模式,最起码张华应该多了解一下她表妹的运营模式,然后向L女士进行详细的解说。 

  第七,张华有些郁闷,感觉无处施展才华;下属则有些幸灾乐祸,因为事不关己,坐山观虎斗。 

  …… 

  这些表象,其实我们很容易在国内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找到。也就是说,张华面临的烦恼,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所谓“职业经理人”共同面临的难题。 


  追本溯源 

  张华出现的这种烦恼,我们完全可以从企业老总(L女士)、下属和张华身上寻找到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来看企业老总L女士,绝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遭遇类似烦恼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要追究企业领导的责任。有句话说得好呀,“成也领导,败也领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张华事件中,L女士要承担张华烦恼的大部分责任。 

  L女士将张华这个能人请过来担任企业副总,虽然给予了相当的权限,但是在核心的人事权上面,张华是没有发言权的;L女士更多的是使用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或者是朋友亲人介绍过来的老乡,L女士的这种用人思维印证了在L女士骨子里还是觉得A企业就是自己的企业,怎能将企业所有大权放任“外人”来管理呢?张华虽获L女士信任,但所有的“信任”也替代不了A企业是L女士、而非张华的这个事实,因此,L女士绝对不会放手让别人全面管理A企业的。 

  在引进张华初期,那时企业面临诸多困难,L女士束手无策;等过了一段时间,张华已经逐渐让A企业驶上了正轨,这时L女士就需要加强自己对A企业的实际控制了。也因此从这个时候开始,L女士开始有意无意的剥夺张华的权限,“鼓励”下属直接向自己汇报工作,对张华制定的“规章制度”刻意忽略,乃至有令不行。但是同时,无论是从私情出发,还是考虑到企业健康发展,L女士又需要张华留下,L女士绝对不是说对张华失望、或者是打算抛弃张华,而只能说,这是L女士的私心,也是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家的私念! 

  张华没有体会到这点,反倒认为好象是L女士不支持,其实关键的问题是:张华对中国国情、对中国人性还是没有很好的理解;张华能力虽强,但在思想上还是偏重于感性。 

  其实,张华事件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在于张华本身。中国人民大学某著名教授曾说过:“在工作,首先领导者是不会错的;其次,在员工心中,不应该有领导者是错误的观念出现;最后,当你始终认为领导者的观点是错误的,而且你一直坚持自己的主见,那么,请你立刻辞职”。“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企业员工的你,无论身处多高的位置,别忘记一点:你永远是个打工者,永远是要听从老板的! 

  所以,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提前断定:张华的问题出在他自己身上! 

  事实上,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非常容易判断出,烦恼的出现,主要责任确实在张华身上。 

  首先张华应该了解到,中国国情就是这样;当你做出比较大的业绩之后,领导完全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削减你的权限,对此你应该有心理准备。 

  此外,张华与L女士之间的沟通较少。对于L女士推崇的她表妹的企业管理模式,张华并没有深入研究,甚至说不出她表妹的企业经营状况究竟是好是坏,张华只是感性的认为她表妹企业运营不成功,但却说不出个理由来;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将这种思想讲述给L女士听,那么,L女士很显然会继续抱有她原有的那种观点,客观上阻碍了张华在 A企业的“改革”步伐。另外,张华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却没有让L女士充分看到,正因如此,L女士才会持续不断的说她表妹的企业运营模式好;反之,如果张华从一开始就以持续增长的业绩说话,给L女士充分的信心,那么,L女士必定会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憧憬”自己企业美好的未来,这样会相应的给张华更好的配合和更多的支持。张华工作也就不必如此辛苦了。 

  第三,张华与下属缺乏交流。实际上,只要是正常人,每个人之间的能力相差极小;而且,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长处,作为企业副总的张华,应该学会利用现有人力办成更多的事情。怎样才能办成,当然是充分发挥下属的能力。但是,在张华的案例中,我们找不到张华发掘下属能力的素材,张华只是凭借一己之力在做事。其他的员工呢?难道真的那么没有用吗?答案肯定是否!那些没有发挥才能的员工会怎么做呢?打小报告,直接向老总汇报工作,“表现”自己,在背后扯张华的后腿,规章制度行同虚设,这些张华认为是“问题”的表现,真正的原因就出在张华没有用好下属,没有真正和下属打成一片。切记:作为领导者的张华,绝对不能所有事情一个人干;千万别否认别人的智慧,掩埋别人的才能! 

  第四,张华在招聘人才方面与L女士分<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