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范建设 夯实发展根基(三) 
(发布日期:2008/5/12 11:55:48)
  浏览人数:473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十年铸剑为规范
----威海市局(公司)加强规范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刘大伟

    “毕总,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您能不能从公司给我批点烟啊?”今年春节前夕,威海市局(公司)局长、总经理毕庶国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
    “这个忙我可帮不了,公司有规定,内部人员不能帮亲戚朋友代购卷烟,更不能卖‘人情烟’、‘关系烟’。”毕庶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朋友的请求。
    作为威海烟草的“一把手”,毕庶国却连一条烟也批不出来。不是他不帮朋友的忙,而是在威海烟草,“一切按程序来,一切按制度办”、“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企业的规范运作得益于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推行。”毕庶国深有感触地说,“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管理基础,基本实现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准、样样有考核’,有力促进了威海烟草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标一体” 解决管理“两张皮”的问题

    “早在10多年前,威海市局(公司)就开始了建设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探索。1997年,威海市局(公司)在全国烟草商业企业中率先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并于1998年通过了中国质量协会保证中心的认证。”毕庶国向记者讲起了企业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10年贯标路,也是10年规范路。通过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威海烟草的规范建设工作已经走上了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
    经过10余年的努力,威海市局(公司)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有的管理体系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以前,我们只是将营销管理纳入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与传统企业管理制度同时存在。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传统企业管理制度之间接口松散,联系不紧密,使企业管理出现了‘两张皮’的问题。”毕庶国这样告诉记者。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依据什么来建立呢?经过认真论证,威海市局(公司)将目光瞄准了国际领先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但是如果再建立两个独立的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必然会出现各体系要素交叉、重叠的情况,容易导致协同运作不够、管理运行不畅等问题。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建设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际效果,而且会影响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那么,能不能将三大管理体系融合到一起,做到“三标一体”呢?“完全可以!就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而言,其内在的关联性是很明显的。”毕庶国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仓储管理工作为例,假设仓库因管理不善发生了火灾事故,这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害,同时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由此可见,三大管理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2006年11月,威海市局(公司)党委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以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为主线,融入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重新构建企业管理体系框架,建立“三标一体”的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成之后,涵盖了企业所有工作岗位和环节,有效解决了企业管理‘两张皮’的问题。”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效果如何,从毕庶国的话中可见一斑。

独立策划 提高体系的可操作性

    “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从思路的提出到方案的策划,从框架的确定到文件的编写,都是由我们自己独立完成的。”采访中,毕庶国自豪地告诉记者。 
    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体系建设刚开始时,威海市局(公司)也考虑过邀请有关咨询公司来协助开展工作,但如果聘请外来工作人员,企业的开支将会增加,而且咨询公司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并不熟悉,容易造成体系建成后与实际工作不符等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威海市局(公司)党委决定,集全员的智慧和力量,独立建设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制定各项标准时,我们严格遵循‘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的原则。这样一来,不仅使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符合实际要求,提高了体系的可操作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毕庶国笑着说。
    2007年年初,威海市局(公司)组织成立了11个文件编写小组,负责整个管理体系的文件编写、初审、修改和完善工作。经过文件编写小组人员8个月的努力,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于2007年9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毕总亲自执笔编写了部分体系文件。因为白天要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编写。有时候夜里两三点,我们看到他办公室里的灯还亮着。”说着,威海市局(公司)体系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焕模拿出《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手册》递给记者,“你看,这厚厚的一摞文件凝聚着我们威海烟草人的智慧和汗水。”
    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分为管理要求、管理职责、基础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5部分,由1个总管理手册和10个分管理手册组成。这11个管理手册的内容联系紧密,衔接顺畅,涵盖了所有工作岗位的所有环节。每个岗位的职责是什么、工作由谁负责,每个环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管理手册里都有明确规定。
    刚到威海市局(公司)办公室工作的纪靖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是去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威海市局(公司)工作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心里很忐忑,怕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但是通过认真学习管理手册,我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很快就熟悉了岗位情况。”

动态管理 “穿新鞋要走新路”

    “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发展,很多原有标准可能不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长效作用。”毕庶国认为,不断健全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是保持管理体系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在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威海市局(公司)始终把过程控制、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作为工作重点,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运作模式,建立起了过程循环的改进系统,实现了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滚动提升。
    为了防止员工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威海市局(公司)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督导小组,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第一个月,我们就组织了3次检查,下达了15份不合格整改通知,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有关单位、部门及时进行整改。”威海市局(公司)体系管理办公室管理员董黎黎告诉记者。
    “自我诊断、自我完善”是建设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落脚点。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威海市局(公司)专门制定了《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问题反馈台账》,要求全体员工将在学习和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经过论证后,对确实需要修改的,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对文件进行完善。
    内部审核也是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威海市局(公司)在每个部门都设立了一名内审员,检查该部门各项工作在日常操作中是否符合标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抓好落实。“结合在内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对两个分手册中的文件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李焕模介绍说。
    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投入运行以来,威海市局(公司)逐步建立起了用制度管人、靠程序管事的科学、系统、规范、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不仅规范了企业的运作流程,而且使企业提高了效率,充满了活力。”说这话时,毕庶国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探索创新 促进规范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访威海市局(公司)局长、总经理毕庶国
本报记者 大海

    记者:毕总,您好!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威海市局(公司)逐步建立起了“三标一体”的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规范建设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您能介绍一下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吗?
    毕庶国:1997年,威海市局(公司)在全国烟草商业企业中率先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并于1998年通过了中国质量协会保证中心的认证。2001年,我们顺利完成了2000版的换版认证工作,实现了在企业管理方面高起点、早起步、早尝试的目标。但是,当时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涵盖了营销服务方面的工作,专卖执法、行政安全、党务政工等工作仍用原有的方式进行管理,导致企业管理出现了两套模式并存的现象。这种状况曾一度制约着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既反映出企业对社会、对员工负责的理念,又体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因此,自2006年11月起,威海市局(公司)就开始酝酿、策划、构思如何建立新型管理体系。经过多方论证,市局(公司)决定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并将决策管理、专卖管理、人事劳资、党建政工、行政后勤、财务审计等工作全部纳入管理体系当中,打造新型标准化管理体系,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记者:威海市局(公司)成功地将三大管理体系引入制度体系建设之中,各岗位的职责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操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