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发布日期:2009/1/20 16:32:19)
  浏览人数:1177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在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党的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我们要按照全会提出的这一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为胜利完成这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党的领导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根本在坚持党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有许多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这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首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而这种政治领导又主要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党中央连续发布了5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一号文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指导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历史充分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有力的。 

  其次,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以后,有没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加以贯彻落实,能不能转化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直接关系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能否实现,也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能否顺利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辉煌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正确领导和亿万人民群众扎实奋斗的结果,也是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分不开的。 

  第三,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相当艰巨。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胜利完成历史赋予的各项任务,须臾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只有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能为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党的建设要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刻把握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同时也使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村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准确把握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关键。 

  一是党群关系变化对农村党组织的职能作用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以来,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村民自治的发展,使农民对农村党组织的依赖关系发生了松动,农村党组织对农民的关系也由以前的主要是“取”变成了主要是“予”。这种新变化为农村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增加了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难度。要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党在农村的工作,就要求农村党组织必须把促进发展、服务群众作为主要职能。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能,已成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是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进城务工经商,使党组织教育和管理流动党员的难度加大,也使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愈加突出。同时,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涌现出了诸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使党员的从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根据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党员分布的现实情况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已成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是农村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对党组织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利益格局的变化,农村出现了先富群体和贫弱群体,农村贫富差别在一些地方呈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农村社会转型也在加快,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处理难度不断加大。这就对党组织处理这些复杂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能否适应这种新要求,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提高社会整合和社会管理能力,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是对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的严峻考验。 

  四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对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从而对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用民主、法治和服务、示范的方式方法去推动农村工作,是对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考验。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要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把解决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作为党的建设的创新点,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制度形成新规范,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真正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要求溶入到农村党的建设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要创新农村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努力形成宽领域、广覆盖的大党建工作格局。要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自愿互利、便于管理和发挥作用的原则,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努力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系。要根据农村党员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功能性党小组,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等活动,做到教育党员更有效,服务群众更直接,推动发展更有力。 

  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本领和能力。要按照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努力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构建基层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基层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致富本领,不断提高他们执行政策、加快发展、依法办事和维护稳定的能力,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农民创业的领头雁、发展农村经济的排头兵。 

  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强化党要管党意识,狠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切实解决支部书记“一言堂”和党的支部委员会全体会议弱化问题。从制度上合理划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职权范围,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作机制,从制度上规范村级组织的职责及其决策程序。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