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把企业建成“百年老店” 
(发布日期:2005/11/18 10:27:40)
  浏览人数:310

点此滚屏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姜明在与笔者交谈时,反复强调他要把天明集团建成“百年老店”。

  6月18日,是天明集团的9岁生日。如此年轻的一家广告公司雄心勃勃地提出“百年企业”的理念,是否出于包装?甚或不无矫情?笔者直问姜明。

  “中国企业为何昙花一现的多,长盛不衰的少?失败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自身的人品、素质和境界,决定着一个企业到底能走多远。”在回答提问前,一向爱笑的姜明取下他那副精美的金丝眼镜,目光炯灼,一脸的沉思状。

  大约是看多了这些年中国民营企业的沉沉浮浮、生生死死,姜明承认,他心中总有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中国企业家的肌体内是否潜伏滋生着一种“共同的失败基因”?这个“基因”到底何在?

  作为一个靠新颖创意赚钱的广告人,姜明坦言,他一直在研究这个庞大深刻的命题,他依稀找到那个答案,似乎也没有找到。不过,无数红极一时的企业的訇然倒下已让他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百无禁忌的弄潮年代业已终结,由激情回归理性的过程,将是找寻那个“共同的失败基因”的过程——其间自然还少不了无数激动人心的辉煌和令人揪心的陨落。这恐怕才是他提出“百年老字号”经营理念的深层背景。

  显然,在姜明身上有着很浓重的冷静,那是一种蔚蓝色大海一般的冷静.甚至有时冷静得与他36岁的年龄极不相符,且与他原本所学的体育专业也不吻合。但是,不管这种冷静是与生俱来抑或是后天 砺,已使他尝到了“冷静”的甜头——他一手创办的天明广告公司一步步玩大了,到今天资产有了数千万元,变成了集团公司。而他本人也动辄成了媒体关注的人物,无数的头衔和光环五彩斑斓,光彩耀人——诸如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世界优秀青年企业家大奖、全国青联常委、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常委、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省青联副主席、河南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河南广告协会副会长等等数十个兼职。

  那么,姜明名片上的这一大堆头衔与一家民营企业的掌门人在创办公司时就提出“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必然联系呢?在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这显然是一门甚难言传的“艺术”。而这个“艺术”,自然蕴藏在姜明这些年的人生履历中。

  两个创意成就了姜明

  姜明起家于广告,他成为受关注的人物也源于广告。直到今天,河南天明集团有限公司成了包括广告、咨询等行业在内的多元化企业,作为这家公司董事长的姜明,仍觉得自己是个广告人。

  何为广告人?在有人看来,广告人与空手套白狼似乎是同义语,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则言:“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可见广告人的诱惑之大,可见广告人应该是一群聪明人。

  这大抵与他出生在固始县有关,那里的草深水长无疑启蒙了他浪漫的诗情想像。

  那是1993年6月,原来在省体育场负责广告事务的姜明下海了——他注册成立了河南天明广告有限公司。凭着他对郑州广告市场的敏锐感悟,以开辟“树桶广告”、“横幅一条街”为突破口,在两年之内,创下了全国广告界的两个第一。从此姜明赢得了广告界的注目,同时也赢得了市场,赚了个盆满钵盈,“天明”也成了知名品牌。

  这一切在今天看来似乎那么简单容易,但是对广告人而言,这两个创意无疑来自于厚积薄发,来自于对市场缝隙的独特窥视与发现。而归根结底则来自于创意者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从他创办企业之日起就十分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1993年,他攻读完河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后,1996年,他又毅然抛下公司的所有事务,专程到美国学习了半年。回国后,他接着攻读北京大学国际金融硕士学位。之后,他又参加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MBA课程的学习。现在,他经常穿梭于北京、上海、郑州之间,向一流的专家、学者学习,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

  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炼,姜明对成功与失败显然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与把握——杰出的企业家与一般的企业家和失败的企业家相比,其根本的差异在哪里呢?从姜明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三者的差异在于:一个有预感未来的能力,一个有现实的把握能力,一个则是过去的临摹者。在商海茫茫中,成功的人无非两大类,一种是自用之才,一种是被用之才。被用之才每每是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有经天纬地之能;而自用之才,深知自己的长短,放能经过一次次超越,长袖善舞,经世致用,获得成功。

  姜明属于企业家中的哪一类?是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记者问他,他笑而不答,而是把话题又转到了“百年老店”这个命题上。

  天明怎么玩到百年

  企业兴衰周期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热点,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难点。据记者了解,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既然姜明提出了“百年天明”的经营口号,他将如何实现这个百年梦想?

  姜明说,民营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这种现象。从宏观上讲,已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企业问题,而是变革时代必须付出的社会成本;为什么称社会成本?这是由资本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以,如何减少这个成本,延缓企业的兴衰周期,已不单单是某一个企业家。某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当然,就一个企业而言,要逃脱由盛而衰的宿命,最重要的因素要看这个企业掌门人的素质和境界。具体到经营活动中,就是要寻求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政府自然欢迎和支持。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此举也是天明公司创造出来的一个投资“媒体”,车身广告经营权归天明公司。同样,姜明投资50万元在郑州市区修建“天明路”、与郑州市政府联合修建天明文化广场等等,这一个个“创意”无疑实现了双赢。而双赢的背后是什么?用姜明的话说叫“文化与境界,气度与胆识”。

  显然,姜明的言外之意透溢出这样的信息,做人要讲诚信,在商海里,不可以钱财的多寡论高低,经商的同时,也是对艺术,对人生,对哲学的一种感悟。

  那么,姜明的“百年老店”是如何构想的呢?姜明把它分为5个阶段,第一个10年夯实基础;第二个10年使天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前100家公司;第三个10年使天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前30家公司;到第五个10年时使天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前10家公司,并进人世界500强行列;第五个阶段即公司成立100年时进人世界100强行列。

  为了这一梦想成为现实,这几年姜明己不满足于广告业务,而是启动资本杠杆,实施跨地区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如今,姜明在北京中关村的数码大厦拥有了现代化的办公场所,在上海黄浦江边租下的办公场所也将在年内启用。

  与此同时,由他牵头邀请到了80多位企业家到河南考察,并应邀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MBA学生演讲,成为登上北大讲坛的河南省第一位民营企业家。2001年11月,姜明在香港受到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亲切会见。

  显然,姜明的经营风格有着张与弛、虚与实的“艺术切换”。去年,他与李嘉诚先生旗下的TOM.COM公司实现了合作,天明出让了自己 50%的股权,姜明仍是董事长。

  河南广告界的龙头老大为何要走这步棋?姜明道:“出让股权是为了百年天明,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创建百年天明的第一步,也是天明二次创业的开始。与TOM.COM合资只是借船出海,使天明由一家地方民营企业变成了一个按香港上市公司要求的国际化企业。但是它不会局限到整个天明集团的运作和发展,更不会影响我将来再单独上市,我手里有多张牌。

  企业成为百年老字号,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对此,姜明是如何构建的呢?

  靠的是制度的保证

  其实,这些年姜明的事业之路尽管走得很流畅,但也并不是没有泥泞与坎坷。1997年,在专家的帮助下,他曾经对企业的结构进行过一次重塑,但是并没有成功。原因何在?姜明说,假若天明公司是一辆面包车,尽管你给它进行内外装修,加装空调,换上真皮坐椅,都不能改变它的动力性能。现在,姜明正在把面包车换掉,进口一台奔驰车——即人才的国测和股份的公众化。

  具体讲,就是正在打造一个百年老店的制度保证,包括交接班机制、运行机制、分配机制、竞争机制、淘汰机制、激励机制、授权机制、约束机制、预警机制、创新机制这十项。

  姜明的言外之意显然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房就是从经营者向决策者的转变,从管理者向领导者的转变,甚至是从经营者如何经营自己与如何经营企业的“艺术切换”。而“这个转变则是二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因为在CEO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弄不好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没有子夜,梦想就无法实现。

  谈到未来天明的主业时,姜明道:在做好广告这个主业的同时,媒体经营、地产经营、资本运营、论坛培训也是天明关注的重点。他说,天明继同郑州公交广告、洛阳公交广告、作公交广告牵手合作后,下一步将整合重组河南非户外领域广告市场。他已经与建业集团和未来集团合作,共同开发房地产;并以第二大股东身份参股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5家发起人之一,天明还参股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经营股份有限公司;天明还将在郑州东南30公里处租赁800亩土地,筹备培训学校,使之成为天明的人才培训基地。显然,姜明的百年梦想包括了在相关行业的延伸与扩张。尽管这种跨度并不大,但是毕竟是新的挑战。

  那么,企业家在“破坏性的创造”的同时,如何规避“创造性的破坏”,无论是对姜明还是对所有正在由激情弄潮向理性回归的企业家来说,无疑永远都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姜明的“百年梦想”有着蔚蓝色的冷静,冷静的背后是睿智。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