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易经智慧将企业管理制度推行到底
(发布日期:2014/6/16 16:51:10)
浏览人数:
911
鼠标双击自动滚屏
一、“落地”秘诀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制度,甚至是厚厚的制度,但是几乎都遇上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将制度从尘封状态变成现实的“落地”状态,如何真正推行制度,让制度发挥实际作用?这是管理实战的一个普遍话题。
其实,制度“落地”的秘诀并不难,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出来:
(咨询+软件)×国学智慧 = 制度“落地”。
对于“咨询+软件”,大多数企业在实践中已经有所体会。在管理中,没有软件的咨询无根,很容易流于形式;而反过来,没有咨询的软件无魂,很容易失去方向,成为摆设。于是,许多企业选择了“咨询+软件”的互补推行方式,但现实中依然并不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个“国学智慧”上。制度的制定往往是基于科学的,系统的,理性的,但是制度在推行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却往往来自感性。也就是说,制度的推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性问题。中国企业管理者如果不了解中国员工的人性,不顺应中国员工的人性,再科学的制度都很难真正推行下去。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深厚的国学智慧正是解决组织级人性问题的核心智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国学智慧运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落地”的现实效果。单就制度“落地”话题而言,其指导性的国学智慧最主要的就是易经乾卦所蕴含的乾元之道。
二、 乾卦智慧
《周易•乾》说:“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这里蕴含着两个认知:“六阶段原理”和“顺势原则”。
1. 六阶段原理:
乾卦把事物发展的周期分成了六个阶段,并分别用六种时期不同状态的龙来描述。
第一个阶段是潜龙,就像一条潜伏在水底的龙,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遵循“勿用”的原则。“勿用”有“不要用”的意思,也有“没有用”的含义。在这个阶段,潜龙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潜伏,并去了解和把握局势,搞清楚问题的根源,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见(通“现”)龙,就像一条刚刚浮出水面,游上岸的龙。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见大人”,这里的“大人”也有两个意思,其一指居高位有实权的“贵人”,在制度推行中就是指企业的高层,尤其是老板;其二指大众,也就是企业的广大员工。“见大人”,一方面我们要去和老板沟通,理解老板的意图,并得到老板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要去广泛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现状,尤其是心理,并通过引导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这一阶段非常关键。
第三个阶段是惕龙,“终日乾乾”,描述的是一条白天黑夜都自强不息,谨慎努力的龙。这是积累势的重要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跃龙,“或跃在渊”,描述的是一条努力腾飞的龙。这个阶段是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时期。这条龙如果腾跃成功,就能成为至高无上的飞龙,获得整体的成功;可是一旦失败,很可能重新跌入深渊,甚至万劫不复。所以,这个阶段也非常关键。
第五个阶段是飞龙,“飞龙在天”,是一条在天空自由腾飞的龙,大展雄图,获得巨大成功。
第六个阶段是亢龙,“亢龙有悔”,是一条亢奋过头的龙,正在走向衰亡。
2. 顺势原则:
乾卦还给出了一个用九的智慧,“群龙无首,吉”,其背后就蕴含着“顺势而行”的原理。
“用九”即用九之道,也就是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应用六阶段原理的方法论原则。爻辞说,乾卦六爻皆以龙为象,初爻表现龙之“潜”,二爻表现龙之“见”,三爻表现龙之“惕”,四爻表现龙之“跃”,五爻表现龙之“飞”,上爻表现龙之“亢”,虽然群龙全部具有纯阳刚健的内在品质,但是由于受到不同的客观环境的制约却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因而“群龙无首”,不能把其中任何一条龙的外在表现孤立起来,奉为首领,当作必须遵循服从的固定常规,如果在应用乾元之道的过程中有见于此,可获吉利。
这里实际上就是在强调顺势而行。潜龙之所以“勿用”,关键是无势;见龙之所以要“见大人”就是为正式的积累势做基础准备;惕龙之所以惕,也是因为势还不足;跃龙之所以能腾跃上飞龙,就是因为势积累到一定程度了;飞龙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也是因为势足了,事就成了;而亢龙之所以“有悔”,会走向衰败,关键就是此时的定位过时了,如果不重新调整定位,就是在逆势而行了,必然失败。
所以,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必须充分的理解势的决定性作用,用势去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不是逆势强行。
三、 咨询过程
落地堂推出的企业制度落地及执行体系建设咨询项目实现过程大体如下:
1. 潜龙阶段:制度现状的诊断
现实中往往越容易定下来的制度,反而实际效用越少,“即使所有员工都不迟到了又能怎样?”真正能帮助企业提升整体执行力的制度,恰恰隐含在广大员工的流程细节之中。
而企业制定制度并推行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组织整体执行力!所以,深入细致的调研是制度“落地”成功的必要前提。
现实制度的细节性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找,而当我们还没有真正搞清楚制度的问题在哪儿的时候,最好遵循“潜龙勿用”的原则,扎扎实实的潜下去做调研。当问题都清楚了,方向也就清楚了,心里也会更有数。
现实中,许多企业管理者喜欢自行制定制度,而后强制推行,往往效果不理想,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潜龙勿用”,既是“不要用”,也是“没有用”。
2. 见龙阶段:基础制度的搭建
中国人很不愿意别人强制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同时,中国人又很爱面子,自己定出来的东西,即使错了,也会倾向于坚持下去。所以,让员工广泛的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不仅能深入细致的找到核心问题,更有利于制度的推行!
在坚持企业发展大方向的基础上(见大人,此“大人”指老板,把握老板的战略方向),发动群众,自下而上的进行流程梳理和制度搭建,一方面更为准确和细致,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样能“见大人”,这里的“大人”指群众。通过广泛的访谈和探讨,让群众参与进来,并让群众体会到现实的细致的制度制定过程,是获得群众认同的关键,也是保证制度有效性的关键。这是积累势的基础。
3. 惕龙阶段:核心制度的推行
在这个阶段上不仅需要易经智慧,还需要兵法智慧。
这里的易经智慧表现为蚁穴原理:
制度的推行所遇到的阻力来自于人性。如果策略不对,很容易激起广泛的人性反抗,形成一堵厚厚的无法逾越的水坝。但是,一堵厚厚的水坝却很可能会毁于一个小小的蚁穴,一旦这个孔开始流水,那么,这个孔就会成倍扩大,最后冲垮整个水坝。
蚁穴原理是制度推行的核心策略!我们不能一味的从整体上强制推行制度,而是以点带面,先推行最容易的,再由这些已经“落地”的制度带动其它制度的“落地”,逐渐达到整体“落地”的效果。
这实际上正是积累势的有效手段之一。
即使竖起了显眼的制度牌子,依然不能杜绝踩草坪的事件,但是在图2中,不采用堵的形式,而是铺上石板路,引导人们不踩草坪,问题就一下子解决了。现实中,银行让人们都能自觉排队很难,可是采用叫号系统中,大家一下子就自然的“排队”了。不让员工乱扔烟头,不管我们贴多少制度牌,罚多少款,都很难真正杜绝,但只要我们在合适的地方放上几个漂亮的烟灰缸,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在制度推行过程中,不要一味的堵,要求员工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要知道,单凭期盼员工自觉是不可能让制度真正“落地”的。只有像大禹治水一样,引导员工自发的遵守制度,我们的制度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结合以上两个原理,在这个阶段,我们选择最核心的3到5条制度,利用协同oa系统,引导员工自发的遵守制度,实现核心制度彻底而真实的“落地”效果,形成蚁穴效应,从而进一步积累势。
4. 跃龙阶段:基础制度的推行
随着蚁穴效应所积累的势越来越大,我们逐步将基础的制度慢慢推行开来,用大半年的时间将100个基础制度推行“落地”,积累出坚实的势。
5. 飞龙阶段:广泛的制度落地及可持续的制度完善
当制度推行到大约1年之后,制度“落地”的势基本就积累起来了,此时,顺着这种势,我们再一次广泛的组织员工探讨制度流程的设计问题,更广泛的梳理流程,并进一步固化流程,让制度更广泛的“落地”。
同时,随着大势的变化,我们的“定位”也要随之变化。到了飞龙阶段,我们必须着手转变工作重点了,把原来的以制度推行为主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制度完善之上。避免进入制度“落地”的亢龙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