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澜走来了,大踏步从乡村走向都市,从中国走向世界。
这是每一位企业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拥有13000名员工、平均年龄不满28岁的海澜集团,在15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创造力、决策力和学习力,并凝聚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于是,新世纪的中国服装业出现了这样一个身影:它是服装界首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世界毛纺十强之一,它是中国服装业唯一通过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双高”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第一个建立了中国服装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造,让海澜接近金字塔塔尖“如果将世界范围内的品牌序列看做一个金字塔,站在塔尖的永远是少数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品牌,而海澜如何才能尽早成为塔尖品牌的一员?创造!”海澜人坚信。
2001年,海澜集团总裁周建平和他的决策层开始酝酿“世界塔尖品牌”之梦……喜迎马年的爆竹震天而起。
海澜集团,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毛纺服装界响起!
江苏三毛集团走过12年的风雨历程后,完成了它进入全球经济循环的铺垫,易名海澜集团,踏上了新的创业征程。从“三毛”到“海澜”,它是跨越毛纺领域进入多元经营、跨越国界进入国际竞争而发出的历史宣言!
时针走到2003年,海澜集团总资产达到35亿元,世界一流高新科技服装生产设备比重达100%,具有1500万米精纺呢绒,占全国高档精纺呢绒市场总销量的10%,年产男装西服225万套/件,高档职业服年销量居全国第一,男装西服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名列三甲,1至10月外贸出口累计2.7亿美元,居全国同行首位。海澜集团站在了通往世界塔尖品牌之路的重要关口。
有梦想并不等于冒进。海澜对自身有着理性的认识。集团主管品牌经营的总经理说:“世界知名品牌都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积累才完成自己塔尖品牌的定位,海澜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缩短进程。”海澜承认与世界顶级品牌差距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来尽快缩短差距。一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以OEM模式与国际大企业集团实行资源性合作,“造船出海”。二是巧妙运用借船出海的手法,借助国外企业先进经验,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自己,海澜先后与国外多家企业强强合作,最近的一次就是今年10月和意大利品牌CANALI的合作。
“世界塔尖品牌之梦,一开始就带有国际化竞争的色彩。”周建平说,“国际化并不是一个时髦词,在我眼里它是个事实。
历经创造和洗礼,海澜的市场环境、生产环节已经全球化,即使不标榜国际化,企业的一举一动也是国际化的。”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这是15年来海澜最基本的经验。海澜人在每个转型关口都选择了做正确的事,牢牢把握了正确的方向。”这是海澜人的自信。
2002年10月,在繁华的天津滨江道步行街,一种全新的“零售业态”———海澜之家男装自选商场举起“革命”大旗开张纳客。从此,“海澜之家”的认知度一路攀升。人们或是好奇,或是带着疑惑,纷纷来到“海澜之家”,品味着这个新生事物。徜徉中,服务员的热情微笑,物有所值的亲身体验,以及人性化的经营环境,使消费者找到了在著名大型超市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