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三集团:创新闯出阳关道
|
公司名称: 江苏常州老三集团公司 2010/10/6 |
|
|
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集团,其前身是常州郊外雕庄乡的一个乡办企业——常州市第四针织厂。15年前,这个厂不到200名职工,亏损1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不足200万元。当时,常州针织总厂为扶植乡镇企业的发展,委派姚幼卿等同志来到这个乡镇小厂。到2004年,常州老三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7.4亿元,出口创汇7200万美元。如此巨变原因何在,日前记者来到老三集团进行采访。
在老三集团,方学行书记只用10个字回答了记者的疑问∶企业要改制,观念要更新。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董事长姚幼卿就是坚持这一原则,带领老三集团做出了令人振奋的骄人业绩。
解除经营束缚 全力发展
1990年4月,姚幼卿接手原四针厂,首先做的是跑市场。他凭着原来针织总厂在北京针织品外贸公司的老关系,接了第一笔50万元的外贸任务。在资金紧缺、人心涣散、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完成了生产任务,赢得了外贸公司信赖。从此,外贸任务源源不断,当年就完成近800万元的销售收入,使企业走出低谷,获得了新生。也正是从此刻开始,老三集团打下了"一切面向市场"的良好基础,经营者不受行政干扰,放开手脚一心抓经营。
1991年起,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先后同外商合资创办了康和、常寿、俊业服装有限公司,又引进了一批独资企业,大大扩大了企业出口渠道。到1994年,成立了拥有11家中、外企业,集工、商、贸一体的"常州雄鹰针织集团",年销售登上了2亿元新台阶,获得"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和"全国500强乡镇企业"称号。1995年,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当时,姚幼卿任总经理,他果断采取措施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成立国际贸易部,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大限度用好自营出口权,使服装出口从单一的日本扩展到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国家。1996年,公司改名为"老三集团",以弘扬"老三届"艰苦创业的精神。当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出口2000多万美元,荣获"江苏省自营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企业"称号。
回顾这几年的发展,姚幼卿认为,是当时相对于国有企业优越的乡镇企业体制,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宽松的发展空间,使企业紧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改制激发企业活力
1997年7月,老三集团开始了彻底的改制,将原来松散型集团企业改为紧密型集团企业,分二步实现了全民营。集团内部采取多种形式的改革,无指标的部门采用工资总额承包方法,实行减人不减钱,增人不增资,促使部门人员精简、高效,调动科室人员积极性;有考核指标的部门,采用基本工资加奖金的方法,进行考核。织造部分的8个分厂,设备全部卖给经营者,经营者租赁公司厂房,由公司安排生产任务;印染分厂则采取核定生产任务,实行超产奖励制度,并下达每吨布印染所需水、电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同时鼓励承接外加工业务;对占全厂员工70%的服装分厂,采取划小核算单位,成立18个分厂实行租赁承包制,调动了分厂厂长积极性。
由于集团在改制过程中及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创新管理措施,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老三集团把赚到的钱又投入到技改中去,提高产品档次,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为中国进入WTO后 |
|
|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400-606-90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