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打造中国第一动力
——山东潍柴动力自主创新解析(下) [/b]
领先国际的技术研发能力,给潍柴带来了大跨越。目前潍柴已占据大功率内燃机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成为全球10升发动机产销量最大的企业。有资料显示:2005年,潍柴销售收入突破17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各项经济指标继
续稳居同行业第一位。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不仅得益于潍柴动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与他们自主创新的品牌魅力、多元化的市场策略与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密不可分。
逐鹿市场 品牌魅力彰显
一直高擎民族动力品牌大旗的潍柴动力,正是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网络和领先一步的市场策略,在消费者心中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去年,“潍柴牌”发动机被国家质量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称号,并连续两年被评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唯一的柴油机制造金牌企业。
市场逐鹿,品牌魅力使潍柴产品成为市场宠儿。现在,潍柴已在全国设立了50家办事处,拥有1300多家特约维修站,形成了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其生产的WD615、WD618发动机已成为我国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大型客车的首选动力,其中在15吨以上重型汽车和5吨装载机配套市场上的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78%以上;中速柴油机在内河航运、渔业捕捞等船用动力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今春伊始,产品订单纷至沓来,潍柴全部生产线都在开足马力,全公司9000多名员工即使春节也没有休假,全力以赴保订单。潍柴张宝鼎副厂长告诉记者:“潍柴动力工业园新区投产的生产线由局域网相连进行计算机管理,实时掌握生产动态;零件主要检查项次由自动测量机进行SPC统计分析,制造工艺达到当今国际领先水平,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全面投入生产后,产能有望达到18万台。”
布局市场 多元化战略发力
成熟的企业家总是善于根据市场风云变幻,及早调整企业发展思路。
潍柴原来只做重卡发动机,但谭旭光1998年上任后,凭着对中国动力市场发展前景的准确判断,毅然做出了市场多元化的战略思路,先后开发出工程机械、船舶、发电机组等不同领域的多个新产品,并成功地登上了每一个市场龙头老大的位子。
“不敢变化、不善于变化的企业只能是死路一条。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构建新的市场风险机制,去积极应对市场瞬息万变的挑战,是一个合格企业家的本能。”在谭旭光看来,种种不利的因素对企业而言却可能促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新格局。
2005年是中国重卡和内燃机行业的“冬天”,需求低迷,市场下滑。而作为山东制造业“风向标”的潍柴动力依赖自己合理的市场布局,在工程机械、重型汽车、船舶及发电机组等行业已拥有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稳坐行业的第一把交椅。多元化的市场布局让潍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据潍柴有关部门预测,2006年公司的工程机械发动机销售将会突破6万台,大客车发动机销售1万台、船用机销售1万台,均大大高于去年。
此外,尽管今年还存在较多的政策调整变数,但行业人士分析,2005年重卡市场的大幅下滑,已经到达周期性发展的底部,导致重卡市场销量下滑的部分因素将在2006年消除,行业有望出现恢复性反弹。
成就市场 企业文化助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