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柴动力打造民族动力品牌纪实
|
公司名称: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10/6/14 |
|
|
[b]争当国内内燃机行业的头羊--潍柴动力打造民族动力品牌纪实(上) [/b]
春夏之交的“世界风筝之都”--山东潍坊,鸢飞鱼跃,气象万千。
记者前往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正值当地举行第23届国际风筝节。人们在放飞风筝之时,也耳闻目睹了一个与中国风筝齐名的民族动力品牌--潍柴动力的风采。
没有创新,潍柴走不到今天
如今,潍柴动力已是国内内燃机行业当之无愧的头羊。2004年,是潍柴确立其在内燃机行业霸主地位的一年。这一年,潍柴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燃机企业,第一家柴油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内燃机企业,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升、12升大功率欧Ⅲ发动机的企业。
辉煌的背后,是难忘的辛酸往事。1998年,这家创建于1946年的内燃机骨干企业一度濒临破产,企业所欠内外债高达3亿多元,亏损8000多万元。快到春节了,电厂给企业断了电,自来水表也被卸掉,厂里连给职工买肉包饺子的钱都凑不起来。后来,市长出面开了调度会,潍柴职工才得以吃上过年饺子。
“如果没有改革和创新,潍柴走不到今天。”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宝鼎说,“这种创新不局限于技术创新,还有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一家装备制造企业,这种创新最终体现在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
据介绍,目前潍柴的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3%-5%。今年以来,公司已申报专利123项,平均每天申请一个专利。潍柴新产品产值已经占到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
技术中心“三只兔子”的故事
如果说柴油机是汽车的心脏,那么研发则是柴油机厂的创新内核。潍坊是一座中等城市,但来自“五湖四海”的技术人才却在这里找到了创业的感觉,年轻有为的技术人才更是如鱼得水。在技术中心产品实验室,流传着“三只兔子”的故事。
年纪最大的“一只兔”子郎丰泰今年55岁,他从一名车间工人自学成才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任产品分析组组长。较他小一轮的张玉哲担任实验研究组组长,两人职位相当。而1975年出生的李云强虽然是年龄最小的“兔子”,却担任着产品试验室的主任。
“是砖上墙,是瓦上房”。在潍柴公司,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老同志都能人尽其才。技术人员在任职上完全打破了年龄界限,真正做到了评聘分开,任人唯贤。郎丰泰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李云强是内燃机专业博士,同时兼任潍柴技术中心副主任。2005年2月,他辞去了在上海一家电器厂的工作,从上海移居潍坊。李云强说:“潍柴提供了个人的发展空间,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收入待遇也不比上海差。”
用待遇吸引人才,用荣誉激励人才,不断给技术人员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真正让技术研发人员“名利双收”。潍柴说到,也做到了。
项目招投标激活创新力
如今,创新已成为潍柴的一种企业文化,渗入到了每一名员工的心田,贯穿于企业研发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无论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还是一些细微之处的“小改小革”,均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来自市场的源动力。
从2001年起 |
|
|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400-606-90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