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柴动力打造民族动力品牌纪实(下)
|
公司名称: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10/6/7 |
|
|
[b]海外“借脑”打造自主品牌--潍柴动力打造民族动力品牌纪实(下)[/b]
新华社记者 吕福明
斯太尔城,是奥地利的一座风光旖旎的花园城市。55岁的工程师郎丰泰至今仍回味那段与奥地利AVL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工作、生活的日子。
一年前,潍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欧Ⅲ发动机就诞生在那里。今天,当30多名中青年技术人员重新回到位于山东潍坊的技术岗位时,他们与国内外同行同台竞技的信心大增。
一味引进国外技术,没有出路
潍柴2005年“蓝擎”动力的推出,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内燃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据测试,潍柴欧Ⅲ发动机排放指标较同类产品降低20%,燃油消耗率也有明显降低。
“一味引进国外技术,是没有出路的。直接引进国外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虽然风险小,推向市场快一些,但企业最终没有核心的东西,在后续产品开发上也会受制于人。”潍柴副总经理刘庆义说。
据介绍,在决定自主开发欧Ⅲ发动机前,潍柴曾与沃尔沃、MAN等几大发动机厂商接触过。但在谈及引进技术合同时,对方愿意输出的却是在欧美市场即将淘汰的产品技术,根本没有开发欧Ⅳ发动机潜力的技术。
刘庆义说:“由于产品技术设计平台低,引进后生命力不是太强。欧洲马上要推行欧Ⅳ、欧Ⅴ排放标准的发动机,根本不愿意把最先进的技术输出中国。”
自主研发,不等于自己研发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潍柴在核心技术开发上选择了海外“借脑”。正如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所说,自主品牌不是重起炉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要整合全球资源,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工夫。
2003年10月,潍柴投资1亿多元与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借助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研发平台,自主研发欧Ⅲ动力。刘庆义说,“蓝擎”系列发动机虽然是与AVL联手开发的,但潍柴自始至终坚持了自主开发。整个项目由潍柴提出要求,由双方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在借用“外脑”同时,潍柴牢牢掌握了研发的主动权。
合作期间,潍柴的技术人员有机会全程参与开发、设计。原来,国内对大马力发动机,对欧Ⅲ发动机什么样仍是概念,通过参与研发,使年轻技术人员开阔了视野,熟悉了研发路径。
曾经在欧洲研发中心工作的郎丰泰说:“在与AVL的合作中,概念设计由双方共同商定,有些地方AVL进行了改进,我们认为不合理的就提出意见。AVL的工程师是受雇于潍柴,由潍柴发薪水。如果没有这样的合作,完全靠自己研发欧Ⅲ发动机可能至少要拖后两年。”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据潍柴动力党委副书记张宝鼎介绍,从欧Ⅱ到欧Ⅲ是一个台阶,从欧Ⅲ到欧Ⅳ就比较轻盈了。潍柴在抢占有利的市场份额后,开始考虑如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品牌。而与奥地利AVL公司的联合研发,使潍柴得以借助世界新技术,赢得与竞争对手相抗衡的先机。
潍柴在搞欧Ⅲ发动机研发时,就已考虑到欧Ⅳ的开发。在合作开发“蓝擎”系列后,潍柴从去年开始进行了6升级欧Ⅲ排放标准的发动机研发,用于潍柴与道依茨合资企业项目,不同的是这次完全 |
|
|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400-606-90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