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擎开创中国动力时代——潍柴动力自主创新纪事(上)
|
公司名称: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10/10/25 |
|
|
[b]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
蓝擎开创中国动力时代
——潍柴动力自主创新纪事(上) [/b]
本报记者 郑燕峰
一直静止的视频画面终于闪出一个蓝色身影,等待很久的佟德辉一眼认出,那是潍柴动力公司的蓝色工作服。随后他听到远在奥地利的同事朗丰泰传来的喜讯:“佟总,一次点火成功。”
这一天是2005年4月13日。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欧III排放标准的10升、12升大功率发动机一次开机运转成功。我国内燃机制造开始步入自主创新的“中国动力时代”。
佟德辉是潍柴动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从下午2时,他就独自坐在视频会议室与欧洲同事进行视频联系。深夜时分他独自享受两年艰辛换来的这份喜悦时,在奥地利小镇斯太尔的潍柴欧洲研发中心,这台发动机仍在实验台上运转着,郎丰泰和他的中外合作伙伴已经打开香槟,为这“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举杯相庆。
这款欧III发动机被命名为“蓝擎”,佟德辉说,蓝色代表环保而且代表高科技。
蓝擎发动机的诞生,可以说是我国内燃机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它标志着潍柴在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已经与世界同步,真正掌握了欧III发动机的最核心技术,也使中国内燃机制造业第一次真正具备了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的能力,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佟德辉说:“潍柴动力自主品牌的实现,经历了斯太尔、潍柴斯太尔到潍柴动力,从借牌、合牌再到独立创牌的转变。”
1984年我国从奥地利引进斯太尔整车技术,其中斯太尔WD615发动机作为零部件由当时的潍坊柴油机厂生产。“潍柴甚至无权更改图纸”。到1998年技术转让合同到期,斯太尔发动机在中国的最高年产量不足1万台。
“现在的WD615发动机与当年引进的斯太尔发动机,无论是在外形还是技术方面,已经大相径庭,经过我们科研人员上百项脱胎换骨的国产化适应性改造和性能提升,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品牌。”佟德辉说。
最初引进的斯太尔WD615发动机,是一款单纯的重卡车用发动机品牌,现在适用范围已经拓展到工程机械、船舶、大客车、发电等动力领域。
2001年,潍柴成功开发出达到欧Ⅰ标准的WD615及WD618系列柴油机,比国家规定的实施标准时间提前了两年。2002年,潍柴再将WD615系列柴油机改良,达到欧Ⅱ标准,比国标又提前了两年。如今,当潍柴欧Ⅱ发动机还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时,他们的欧Ⅲ发动机又比国标提前两三年问世了。
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说:“到底是自己设计一个欧Ⅲ发动机还是引进一个发动机?我们争论了很长时间,最后下决心自己造一个全新的动力,这就是蓝擎动力。”
“自主品牌不是重起炉灶,而是充分利用我们这些年积累的经验,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世界最先进技术上下功夫。”
“如何整合世界科技资源,为自己所用,这也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为确保研发能力始终站在国内外内燃机技术前沿,潍柴先后与新西兰培新公司、德国道依茨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他们投资1亿多元,与世界著名的奥地利AVL公 |
|
|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400-606-90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