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传闻已久的太子奶集团密谋赴美上市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太子奶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途纯在京宣布,在得到三大国际投行7300万美元私募资金后,集团正式启动进军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计划。太子奶此番冲击纽约证券交易所一旦成功,将成为中国快速消费品美国上市的“第一股”。
太子奶启动上市计划得益于风险投资商的眷顾。从2006年7月开始,高盛、摩根斯坦利以及英联三家世界顶尖的投资银行与太子奶展开风险投资谈判;9月,四方达成意向;11月,7300万美元的私募资金全部到位。
高盛投资基金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称,“我们之所以青睐太子奶,是基于两个基本的判断:一是中国乳业市场的发展将在不久的将来发生格局上的根本变化,普通奶的消费量将呈下降趋势,而乳酸菌奶的消费量将呈直线上升趋势,乳酸菌奶--这个在国外乳业市场占据绝对份额的产品,正在中国进入发展的临界点;二是太子奶在中国乳酸菌奶饮料市场占据着72.8%的市场份额,10年来一直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始终占据着绝对龙头的地位。”
1996年创立于湖南的太子奶公司,2005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8亿元。随着湖南株洲、北京密云、上海昆山、四川成都、湖北黄冈等5个生产基地的落成,太子奶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从一个地方企业走向全国。这些基地全部投入生产后,太子奶集团乳酸菌奶饮料的产能将达到300亿元,生产规模也将问鼎同行业世界第一。
有意思的是,为太子奶注资的投行中的摩根斯坦利和英联此前也曾为蒙牛香港上市提供风投。因此,尽管太子奶此次私募金额7300万美元超过了蒙牛的6100万美元,但还是被诸多业内人士认为太子奶是在复制“蒙牛模式”。据悉,蒙牛在上市后短短两年内迅速崛起的传奇经历被其它乳品企业奉为经典,与太子奶同步,夏进、新希望、佳宝等企业也在筹划上市发展。把海外上市的目光投向纽交所也成为太子奶上市计划的亮点之一。
这个总市值超过23万亿美元、日成交量上万亿美元的交易所历来以高门槛著称,尤其自2006年7月15日起《萨班斯法案》全面生效以来,这个被认为是美国自20 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处罚措施最严厉、影响力最大的上市公司法案令准备在美上市的企业纷纷望而却步。以中国为例,因为《萨班斯法案》的影响,中国国航股份将上市地点从美国改为英国,上海电气集团、神华能源和中国远洋控股公司都放弃在美国上市而选择在香港上市,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中国工商银行的海外上市也放弃了美国市场而在香港着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近来重新开启美国上市的大门,一方面说明企业自身质量在提高,另一方面也在于美国资本市场出现松动迹象,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争夺上市资源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美国资本市场基调也不得不由“严厉”变得“ 稍微温和”。据了解,从2006年12月19日起,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已经开始征求公众意见,就《萨班斯法案》的某些苛刻环节做出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