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织网”突破乳业布局桎梏
|
公司名称: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0/10/26 |
|
|
近日,记者从伊利获悉其2006年原奶加工能力增长了44%,未来三年还将保持35%左右的年增幅。
据业内人士介绍,自2005年伊利进入潘刚时代后,产能进入大规模扩张期。伊利先后投资大约35亿元进行乳品扩张。并历史性地突破“基地型乳品公司”的定义。新建工厂走出内蒙、东北以及华北等传统原奶基地。深入华东、华南和西南消费腹地。新建工厂多数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安徽合肥、湖北黄冈、江苏苏州、四川邛崃以及广东佛山。
而上述项目到2008至2009年将陆续达产,这几年公司原奶加工能力还将保持30-35%左右的年增长幅度。预期2009年原奶加工量将达到570万吨-600万吨。比2006年增长119%。
一位乳业权威人士说:“伊利2006年一连串的产能基地建设,将陆续在今、明两年投产,这将对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乳业变局产生重要影响。”
实际上,2006年一系列乳业格局的变化源于伊利高调抛出的“织网计划”,伊利集团新闻发言人张剑秋介绍:“织网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生产、销售、市场一体化运作,对每个市场进行精耕细作。”
“2006年黄冈投资使伊利集团成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同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而合肥项目,让伊利集团在保持北方市场优势的前提下,牢牢掌控了南方市场。直至巨资挺进西南,‘织网计划’得以完全顺利实施,伊利的产品也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送到消费者手里。”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首席农业分析师陈渝认为:相对于其他企业仅限于对局部市场的考量,2006年伊利高调亮相的“织网计划”已经上升至“战略”层面。回顾伊利的2006年,脉络非常清晰。三步走顺序推进,率行业之先,完成全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而且伊利作为最先进入二三线城市的乳业企业,在消费者最需要的时候来到消费者身边,凭借天然品质、健康、亲切踏实的形象,逐渐成为老百姓身边乃至心里最可靠的品牌,先发优势很难超越。
专家表示:伊利突破基地型乳业企业桎梏,多数新建项目布局长江以南地区将有助于利润率提高。其一,伊利新建项目以冰淇淋、酸奶居多,具有更高的毛利率。其二,高端系列产品将比当地单一白奶产品更具优势。
在二级市场方面,因为产能和布局上的优势继续扩大,股票分析师普遍看好伊利新项目的发展前景,建议继续增持。
|
|
|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400-606-90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