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宁:暗渡陈仓 强力扩张
|
公司名称: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2010/9/7 |
|
|
虽说丧失了北京奥运会赞助权,但李宁公司以“围魏救赵”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李宁公司CEO张志勇明白,即使是赞助,也需要建立一种有成本竞争力的战略结构,以便能够集中精力在核心领域锋芒毕露,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李宁公司CEO张志勇一定会为彼得·德鲁克的这番话心有戚戚焉。
作为李宁公司历史上的第14位员工,张志勇进入李宁公司的时候,由于公司缺乏人手,他时常扮演多重角色,有时候是促销员,有时候是搬运工。当时的李宁公司销售额也就上百万元,看上去弱不禁风。但从加入这家公司的那天起,他热爱李宁品牌。作为一名敏感和严格的父亲,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穿李宁品牌的服装。至于他自己,当然更是身体力行,经常身着李宁牌运动服装出现在各种场合。
围魏救赵,曲径能幽
2008年即将到来的奥运盛宴对于李宁品牌意味着什么?张志勇并不讳言对奥运赞助权旁落的失望。他坦言,当阿迪达斯以13亿元的投入让李宁品牌失掉了一次在家门口盛装表演的机会时,自己留下了遗憾的眼泪。尽管李宁公司“砸锅卖铁”拿出10亿人民币进行抗争,这相当于李宁公司2006年营业额的三分之一,但是财大气粗的阿迪达斯没有一丝犹豫,在层层加码之后,没有给李宁公司留下任何机会。
角逐奥运赞助权失手后的张志勇,在即将踏入不惑之年的时候不得不思考如何让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问题。2006年,对于李宁公司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头。在权威调研杂志《体育用品情报》针对全球93个体育用品产业上市公司所做的市值排名表中,2006年,李宁公司的市值达到了创纪录的16.29亿美元,相比2005年实现了128.5%的增长,增幅在体育用品行业的93家上市公司中位居第二。具体到综合性的体育用品商,李宁公司的市值位列全球第五位。即使这一成绩“相当出色”,张志勇并不感到满意。因为2006年李宁公司的销售增幅为33%,虽然远远超过其他本土品牌,但与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56%和46%的大幅增长相比,仍稍逊一筹。
张志勇在上任之初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邀请市场调研公司对李宁品牌做一次全面体检。调研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目标消费者与实际购买者严重错位,品牌老化,缺乏个性,平庸,被消费者视为时尚的门外汉。李宁公司产品设计师的态度相当朴实,他们认为好的装备是为严肃的体育运动者准备的,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装饰和过分修饰。摆在张志勇面前的问题是,在专注于专业体育运动路线的同时,李宁品牌如何与时尚化的生活融为一体,同时还不能让消费者感到突兀?被西方运动符号压抑了很久的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如何表现品牌内涵和东方文化张力?如何让一个专业运动品牌更时尚一些,贴近年轻消费者的心?
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激进的组织变革让一些设计师心生抵触,他们认为设计出来的东西无法代表李宁品牌,一些设计师挂靴而去,人事地震时有发生。然而,市场出具的数字却是无情的,2006年 |
|
|
中国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国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400-606-90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