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规模、质量的两轮比拼之后,温州企业目前进入了品牌较量的阶段,在这轮赛事中,它们对手更多,不缺钱的温州人也因此开始考虑融资、上市,做出知名度……
每天5点多钟,瓯江江面上的雾气未散,温州城尚未苏醒,来自乐清、瑞安、永强、平阳甚至台州、福建的服装批发商们都提着推杆车、拿着绳子汇集在了妙果寺市场。霎时间,各种口音的温州方言、极不标准的普通话搅和出一个人声鼎沸的早晨,到处可见提着大黑塑料袋在拥挤通道上推搡的商贩。但一到8、9点钟温州其他商业场所热闹起来的时候,这里反倒恢复了平静。
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的盛况。当时,吴志泽的服装批发铺也在其中,毫不起眼。
不过,明天一切都将改变。明天,吴志泽的男装企业——报喜鸟(行情,资讯)(002154.SZ)将以12.6元/股的招股价发行,预计融资3.1亿元。吴志泽的身份是报喜鸟集团董事长,直接及间接持有上市公司报喜鸟27%以上的股份,个人资产接近3.7亿元。
不知道吴志泽敲响上市锣声的那一刻,在妙果寺奋斗的生涯会不会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奋斗了多年、经历过杭州武林门烧鞋事件的温州品牌商们而言,20年前的妙果寺打拼和20年后的报喜鸟上市这两种“记忆”同样弥足珍贵。
从几万家到3000家
吴志泽和弟弟1980年开办服装作坊的时候,温州已有几万家服装个体户和服装作坊。那时候,凡是温州人都要做生意,大家拼的是敏锐和勤劳,满大街都是小花朵图标的梦特娇T恤,富裕一点的家庭,儿子与父母人手一件。很多服装批发商也沉醉在这种销售冒牌衣服的快乐里。
1987年,吴志泽在温州率先迈出关键一步,在当地工商局登记注册了一个商标——嘉利士。之后,温州服装产业出现了一股注册“品牌”的热潮,而作为这一潮流的“开路先锋”,吴志泽用十年时间积累了2000余万元。
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广场上,5000多双产自温州的假冒劣质鞋葬身火海。1989年,国家七部委又对温州柳市的假冒伪劣低压电器进行“海陆空”式围剿。温州服装虽然避免了这两次“耻辱”,但是对温州商业品牌而言,要重塑温州形象却是历尽艰辛。
嘉利士虽然没有被湮没在众多杂牌服装中,但吴志泽有新的危机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制造”产能进一步释放,服装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温州3000多家品牌商从原来的几万家杂牌军队伍中脱颖而出,不过杂牌和品牌的较量结束了,紧接着却是品牌和品牌之间的竞争时代。这种竞争更为激烈、残酷。
从3000家到四五家
服装折射一个时代的消费文化,同样,没有一种商品的品牌培育会与服装品牌一样,如此依赖时代所提供的社会文化滋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金项链已从温州富人的脖子上摘下,出国的经历令他们视野开阔。吴志泽回忆说,当他看到国外3000多元的衬衫时,思考的是为什么国内300多元的衬衫都鲜有人问津。
1996年,35岁的吴志泽用一个5厘米厚的大哥大给浙江报喜鸟制衣有限公司、浙江奥斯特制衣有限公司打了电话。不久,嘉利士与这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报喜鸟服装集团。这一年,温州庄 |
|